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必理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解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分析一综合过程,这种过程是主体的认知活动、思维活动与数学问题的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数学解题时,“学习者需要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用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中的重中之重则是策略意识。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数学问题的构成一个数学问题通常由三方面构成:(l)条件信息。条件信息是指数学问题中给定已知的东西,可以是一些数据、一种关系或者某种状态。(2)目标信息。目标信息是指数学问题中求解所要达到的结果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求什么。(3)运算信息。运算信息是指条件所允许采取的求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及分类 1.问题情境的涵义 问题情境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面临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最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映平 《中学数学研究》2011,(8):F0002-F0002,1-3
问题是指给定的条件与要得到的结论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它包括给定信息、目标、障碍三种成分.对学生而言,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活动中面对问题中的障碍情境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等心理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明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问题意识首先体现为思维的敏锐性——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其次,它还表现为一种思维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建构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的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意义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阶段,是一个知识运动的过程,其中以取得不同知识之间新的结合为创新目标之一.创新能力并非只有天才才具有,许多调查结果都表明。学生普遍具有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本  相似文献   

8.
逆推法中的“逆推”指逆向演绎推理,简单的说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由结论根据一定的依据。寻找所需的条件。从习题目标出发,逐步探索中间条件,以构成由习题条件到习题目标的推理链,称逆推法。从思维程序上看,从条件或原因去推得结论或结果是人们习惯的思维程序,称正向思维程序;而从结论或结果去寻找条件或原因是反常规的思维,称为逆向思维。逆推法属于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解数学题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纵横施展的过程,要将问题彻底解决,就必须有思维目的性,体现解题的“有的放矢”,也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清晰和强烈的“目标意识”.从某种角度而言,目标意识的捕获过程,就是将已知到未知的“距离”逐渐缩短的过程,是将已知条件提炼而出、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虽然“应用题”改名为“解决问题”,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笔者认为学生把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得清晰、有条理:“要求……,就要知道……和…….题目已经告诉我们……”那流畅的思维、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仍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问题的求解都是运用已知条件,对问题进行恰当转化,进而达到解题目的的一个探索过程.因此,解题过程实际是由一连串的转化所组成的.数学转化思想的目标就是将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具体表现为当解决生疏、复杂的问题不易入手时,必须变换思考的角度,利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并产生新的联想,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问题.数学转化思想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数学中的热点问题,高考命题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常见的转化策略,还要求我们必须在转化  相似文献   

12.
解数学问题,若只注重分析已知条件则往往偏离目标;若只注重分解各已知条件,而忽视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则会出现思维的结点,而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本文意在探讨数学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何谓“问题”?问题是指主体想做某件事,但又不能立刻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情境。所谓“提出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习或研究的对象,自主认识并提出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结果)?已有条件是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并清晰、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通过学习使初中生接触和初步掌握观察、探究、质疑、反思、归纳、数学实验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思维对象,以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并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思维障碍是指数学思维主体内部状态的紊乱和失调,阻碍数学思维活动正确进行的主观体验.学生的几何学习,是以认识和发展平面几何知识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思维的进阶不能仅是一个口号,应该是教师必须践行的教育理念。思维的应用经常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围绕某一主题展开,为了使思维活动呈现连贯、逐渐深入的特点,促使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和思维体系,教师需要设置连贯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不仅如此,这些问题还必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是,单篇文章的学习并不能满足这一点,这要求教师进行“跨任务群学习”教学。所谓“跨任务群学习”就是探究单元主题,依据单元学习内容与目标,  相似文献   

17.
1关于主题活动式教学 1)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其涵义可以这样理解:所谓“活动”,这里是指课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言语活动以及社会性的形体活动;而“主题”,则是指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教育、教学目标,指向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活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转化”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考方法,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解任何数学题都得运用转化,它的特点是:复杂转化为简单;模糊转化为清晰;未知转化为已知;“生题”转化为熟题;一个领域内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领域内的问题;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等。从而达到简化数学命题证明、计算之目的。以下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数学解题中的转化策略。一、条件和求解目标的转化有些数学题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不明显,也有的题目从现有的求解目标下手较准,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法将条件或求解目标转化成另一种形式,降低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其中,聚合思维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所谓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条件和一定的目的出发,寻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渗透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研究如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渗透聚合思维能力,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创新精神是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进行新创造的激情和勇气。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