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哲学是吴俊升最主要的学术旨趣,《教育哲学大纲》则是他最重要的教育哲学著述。透过吴俊升的学术生涯,以《教育哲学大纲》为中心,可以看到,正是通过开拓教育哲学的新体系、推进杜威教育学说的发展、寻求适合中国的教育哲学,吴俊升确立了他在中国教育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1917年,杜威在他的一篇名为《哲学复兴的需要》的文章中写道:“当哲学不再是处理哲学家们的问题的手段时,而是成为由哲学家们发展出来的处理人类问题的方法时,哲学就得以复兴了.”在这篇论文中,我论述教育哲学也是如此,因为教育哲学应当聚焦在教育问题上,而不是哲学问题上.当然,教育哲学应当以哲学专长来面对教育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学术任务,而且是一个政治任务,特别是在一个教育作为公共利益的观念遭遇压力的时代,在一个教育日益被看成个人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时代,尤为如此.我在文中阐述了在我看来教育哲学家能有所贡献的五个领域.它们不仅为未来的教育哲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议程,而且为转向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建构了一个论述.这个转向包括在所有教育中都含有我所认为的“美丽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毓信的数学教育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毓信先生关于数学教育哲学的研究是在他本人的数学教育哲学现引领下的自觉行为。他对数学教育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贡献甚大,对数学教育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哲学思辨.诗如建构主义研究、问题解决研究、课程改革的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成果丰硕,开掘了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度,提升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5.
教育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科学越发展,越需要建优建强教育哲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黄济先生是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教育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和总结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为此,他自觉谋划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他主张面向教育实践开展教育哲学研究,推动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与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协同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推动教育哲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哲学学科的规范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哲学研究的动力。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研究学术自觉的反映,体现着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教育哲学学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我和黄济先生结下善缘,首先是他的尊名和他的那本奠定改革开放之后教育哲学学科基石的《教育哲学初稿》,而得以见到黄先生并聆听他的教诲,则始于1991年。那年的10月,我跟随我的硕士生导师王汉澜先生到北京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举办的《教育学丛书》编写(大纲)讨论会,在会议上荣幸地认识了黄先生。当时,黄先生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和深蓝色的裤子,戴着一副镜片很厚的眼镜,脸上带着谦和的笑容,一开口首先就是一句浓厚的山东口  相似文献   

7.
黄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新中国教育哲学的主要奠基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和黄老的接触,主要是近些年的事。请黄老撰写序言在工作中,我深感教师具有哲学素养的重要性:教师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缺乏哲学素养,往往只能在一个平台上转圈圈。于是,在许多人的鼓励下,热爱哲学的我,大胆写出了《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哲学》一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下简称《新发展》)是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舒远招教授的新著,是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的结项成果,并收入了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学者文库。《新发展》的作者广泛研究了数十位当代中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主要哲学观点,搜集和整理了7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所积累的丰富学术资料,并依据作者自己的学识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作出了较全面的概…  相似文献   

9.
范寿康先生《教育哲学大纲》是中国学者写的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范先生借鉴了德国那托尔普的教育哲学思想。他认为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学中的假定的哲学,并提出教育哲学的两种研究方式,一是将教育学的根本观念或根本原则做哲学的研究,一是将哲学的规范应用于教育学上。他强调教育者应学习逻辑学,使自己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并成为一个善良的教育者。范先生明确提出以人生观作为教育理想的依据,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论坛》学术顾问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8日晚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黄济,原名于鸿德。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21年7月20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1946年至194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1949年华北大学教育系毕业。黄济先生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师范教育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文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到2010年的《追寻发展链:教育的辩证拷问》,刁培萼先生又经过了25年的再次积淀,为中国的教育学,提出了“教育可归结为思雏教育”的论断,这既是能够代表中国教育学发展水平的言说,又是为当代教育学者指路。  相似文献   

12.
杜威哲学     
胡适 《中国教师》2009,(19):4-10
第一讲 刘院长,各位先生,各位同学: 今天我到这里来讲杜威先生的哲学,我感到有点班门弄斧。在师范学院里当然有许多研究教育学说和教育哲学的专家,也有这些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想来诸位对于杜威先生的哲学一定研究过。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开篇中便说:"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这段话至少在三个层面上让我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4.
王达敏先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哲学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别具一格的学术思路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使王达敏先生的学术成果内涵丰厚且独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王达敏先生习惯于从哲学、文化和思想史的视角思考文学,同时坚持“文学是文学”的审美立场。《第三价值》、《稳态学》、《新时期小说论》、《理论与批评一体化》、《余华论》和《论文学是文学》这一系列论著是王达敏先生学术视角和学术立场的最好体现。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以下简称《思潮史》)是王达敏先生在学术道路上的新探索和新收获,这是一部修史者在场的有温度的开创性著作,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的独特视角赋予了这部著作深度和厚度,而严谨细致的理论辨析和灵动飞扬的文本批评更使其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相似文献   

15.
再谈中国教育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年我和陆有铨教授合写了《我国教育哲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一文,在《教育研究》1988年第11期上发表;后又经修改补充,刊登在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瞻望》一书中。至今已逾十数年,国际国内的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教育科学有了飞速发展,教育哲学一科也有了不少的专著和论文问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应讲点新的意见,因而写了这篇拙文。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教育哲学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实践哲学与教师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丰富了对教育实践的哲学理解。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哲学教育是一个新兴的而又亟待发展的学术视域。李普曼在杜威之后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问题提出儿童哲学教育,目的是让儿童能够"做"哲学,从而提升其思想能力,通过儿童的哲学对话和参与探究群体重构哲学教育,进而为教育的重建找到坚实的基础。其儿童哲学教育思考是针对哲学和教育根本问题的奠基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08,(4):60-60
最近读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一书时,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很有同感。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要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期刊》是“大不列颠教育哲学学会”的同行评议刊物,创刊50多年来,为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者搭建了学术交流互动的良好平台,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该杂志的特刊专题内容和CiteSpace呈现的关键词图谱来看,10年来英国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正义、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问题展开,柏拉图、康德、杜威、彼得斯、海德格尔等人的教育哲学思想依然备受关注。此外,生态教育哲学、儿童教育哲学、世界主义教育哲学等分支领域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变奏中,英国教育哲学的探索既体现了研究内容的持续与更新、研究视野的拓展与开阔,也呈现出研究传统的积淀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正什么是教育?杜威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读过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专著,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有所了解。近日读他的《经验与教育》一书,同样颇有感慨。特别是他关于经验与教育哲学关系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有醍醐灌顶之感,也努力找寻到了我校教育哲学提出的科学依据。《经验与教育》一书不厚,以致出版时是与《我们怎样思维》合订的。书不厚,但理不浅。在这本书里,杜威努力强调着教育哲学的重要性,目的就在于"力图引起对教育问题更大的、更深的注意,以提出适当的处置办法"。这也正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深入研读、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找寻依据"便成为我读此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