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民族性、兼容性等特点的华文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五篇华文文学作品,其主题均可概括为"思乡爱国"。因此,中学教师如何将这看似单一主题的华文文学课文教出其应有的审美价值便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从文本整合、对比异同、文本互参以及多元解读这四个方面开展华文文学"思想爱国"的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够使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小说作为最具可读性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历年来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板块中,是常常令考生无所适从的阅读文本,其中原因不乏考生不了解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缺乏鉴赏技法的训练,因此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小说文本教学时,笔者先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每一课时设立一个教学要点,力求学生一课一得,接着又进行课外文本延伸阅读,强化阅读技巧的细节引领,效果出新,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引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以教材文学作品为主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类、观点整理、分析探究,来对文本阅读所涉及的文学现象和文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以经典文本为教学对象,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以文本解读、赏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和审美。然而,文学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和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相关地拓展性阅读,借助文学来把握、认知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能适度选用一些具有一定思想性的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阅读素材,适当开设文学赏读课来帮助学生感受美文,欣赏语言,品读人物,体会真情,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与文本互动。我以剑桥英语"The Gift of the Magi"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帮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出现的人文精神滑坡现象,本文旨在调整和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理念。立足于作品"文本"的教学,重建文学阅读的审美空间;通过文本的细读途径,建立读者与作者心灵互相碰撞和交流的桥梁;通过图文互释的方式,形成对话的多重性和交叉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要了解、学习文学作品可有多种途径,但阅读文学文本是学习文学最基本的路径。尤其是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读者会感受到作品的语言之芙、情趣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能够不断地提高阅读鉴赏和审芙感悟,同事增强阅读文学文本的兴趣。在高校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文学文本阅读,并改变既定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实质的学习效果,才能调动学生自觉阅读文学文本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文本作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丰厚精神财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是人类守护的永恒精神家园。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多元化观念的撞击之下,高校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与不适,尤其是文本阅读与文学课程的教学之间更是存在着各种尴尬。如何解决其间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高校文学课教师应该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10.
邢荣 《中国考试》2023,(11):37-44+54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发现其中的重要变化,即在所谓反套路背后,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基本阅读方法的关注,如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经典作家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基本法。近一两年来,在怎么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如何赏的新动向,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主动鉴赏的引导。对这些情况加以细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备考,还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设置,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相关要求,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研究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也可以发现,考试与课标、教材之间的密切联动,使三者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丰富的动态资源,高中教学应注意对这些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及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作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文学作品教学因而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教出"文学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弘扬人文精神,强化人文教育"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在"教什么"上达成的共识,但在"怎样教",即如何更好地实现与实践上述教改理念,学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从文学本体出发,认为"以文本为本,注重文本风格的讲授","回归文学本体,彰显文学性教学","感受文学之美,强化人文教育"是实现与实践上述教改理念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和功能认识的加深,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次转向。这种转向以统编教材的出现为明显标志,表现为语文的学习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的社会化,它从过去的偏向文学文本阅读而走向社会公众文本的阅读,这些社会公众文本除文学作品外,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社论、政论。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正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发现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获得的对作品的理解用英文准确地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英语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素质。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去找寻、发现、阐释文本的原意、社会现实意义和读者自己的会解则是英美文学教学与鉴赏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高文低教"的提法会引发诸多的问题:"高文"如何界定?会不会扣错了帽子?片面地强调"低教"会不会使教学走向媚俗?因为胡乱解读博取大众关注是一种媚俗,消解崇高也是一种媚俗。其实,"低教"的"教"应该指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从"高文"到"低教"是个重要的过程,是正确地解读文本的过程,即"高解"。因此,不能让"高文低教"成为文本解读肤浅化、随意化的借口。  相似文献   

16.
亳无疑问,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令我们无法回避和否认的问题,但笔者以为,最大的问题存在于对文学文本意义阐析的主题教学之中。一、当前文学文本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不够关注文本。很多老师教学设计时除了翻教参就是参考别人的课件,或者再做点练习补充。课堂教学或伪文本阅读或超文本阅读,甚至就是纯粹为语言点教阅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但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的教学价值,如何通过解读文本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老师们。  相似文献   

18.
影响经典教材教学解读的因素很多。过去教材编写,文学作品归于文章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教学解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编写重视文学文体,但教学解读的文章学视角依然隐约可见,对文学文本的"这一篇"特点重视不够。文本的教学解读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甚大,通过删改、阐释,一些作品的主题被改变。解读者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写作背景,不重视艺术观念的更新,导致文本误读。经典教材教学解读存在的问题会削弱学生审美意识乃至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以学者化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是处身于文学活动(创作和接受)中的、一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心理的和物理的综合存在物,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开启虚拟文学世界;文学文本是处于创作维度的文学作品与接受维度的文学作品之间、并联结两者的一种语言事实性的、物理中介物。本文结合英加登的现象学文论和在二十世纪形成的文本理论,解析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以上区分与关联。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期待视野为基础,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一个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