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洁 《小学生》2007,(11):38-40
说起语文学习,每次在测验中,我都免不了要出现几个错误的题目,就是阅读理解题。老师曾经讲过,阅读理解中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方法来回答,只要大概意思是对的就行。眼看着其他同学的回答中,各式各样的答案都被打上了"√",可我却总也"蒙"不对,心里那叫一个急呀!我想阅读理解大概跟我没多大缘分!唉!阅读理解,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啊!  相似文献   

2.
曾伟国 《学语文》2023,(2):50-52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已出现混合型对比阅读题,这可能是一个趋势,这要求一线教师既要会评讲此类题型,又要会设计或命制这种题。依托“群文阅读”理念,我尝试从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个方向,利用现有文本资源,设计混合型对比阅读原创题。在设计诗歌鉴赏题时,我注重选择比较新鲜、时效性比较强的现代诗歌,与既有经典古诗进行对比,紧扣考点设计题型;在设计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和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时,我从跨文本体裁切入,寻找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和差异点,多维度设计题型,开拓学生思维。这或许会给一线教师的日常命题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3.
3~8岁是训练儿童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良好的"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习惯,会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为此,我园开展了"分享阅读"实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其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在与老师、家长的分享、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我园在历时五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分享阅读中的"3355"  相似文献   

4.
阅读课教学历来都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教育的难点。因为阅读课教学教师不能讲得太多,否则就上成了讲读课。教师不讲,学生又学不好,做成“夹生饭”。对此,我采取了阅读训练“三部曲”的训练方法,学生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新"字,有时是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有时是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形式,有时是呈现一种新的规律,有时是提出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中考试卷上的这类题,属于"纸老虎",先"吓倒"一批人就是命题人的目的.只要抓住解决这类问题的窍门,就会发现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题并不难.本文根据近几年的阅读理解题分析解决此类题目的规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过程是对信息的一种加工、贮存,甚至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原生态"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广义阅读不单单是对书本的阅读,它包括了人体所有感觉器官对周围一切事物所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再创造的过程。语言讲述稍纵即逝,10个人中也许只有4、5个人能一字不差的复述整段话,而进行文字阅读,也许就不止4、5个人了吧。想到这里我茅塞顿开,为什么经常听别的老师抱怨:上课讲了几  相似文献   

7.
高考科技阅读理解题的解读,历来是语文卷中的一块"硬骨头".长期以来,教师都只注意从答题者的角度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忽略了对出题人为何要这样出题的分析思考.把握出题人用意及规律,探寻解读现代文阅读题的新途径就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语文教育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许多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课;面对出题者所选的阅读分析文章,作者本人做不对自己所写文章的阅读理解题,15分竟然只得了1分,甚至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答案都是错误的(2008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讲不读、思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我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应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中阅读十分重要,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本文就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一、加强泛读.二、掌握做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三、总结阅读得分低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不忠于原文,主观选择答案.第二,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音读、指读等.第三,做完题缺少检查.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关键在于坚持.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并运用成功的阅读策略,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一、加强泛读。二、掌握做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三、总结阅读得分低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不忠于原文,主观选择答案。第二,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音读、指读等。第三,做完题缺少检查。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关键在于坚持。只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并运用成功的阅读策略,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学名著阅读"成为江苏地区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的附加题的一部分已有五年,就目前课改趋势而言,大家一致认同要想考出好成绩仅仅靠课堂上的讲、练、评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求学生不仅能自如应对高考,还能真正得到经典名著的滋养,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翟晓芳 《河南教育》2005,(10):45-45
昨天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文后的几道题。今天上午一上课我就问:“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刷”,全举手了,我很高兴。又问:“谁能说说短文写了什么?”这回和刚才完全反了,全班学生竞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疑惑了:“你们不知短文写什么,怎么做的题?”“我是抄的答案。”一个同学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14.
阅读理解题是英语考试题中的重头戏,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更是难以速见成效的一大难题。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牢固的语言知识作基础;二是有行之有效的策略作配合。阅读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中就我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铁 《家教指南》2003,(5):63-63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家长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方法一:故事法对年龄较小又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是非常喜欢的,会使孩子从声情并茂中了解情节,对未讲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读书的欲望。如:小芳上小学四年级了,就是不爱看书,他妈妈就采取了每天晚上给她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的方法。这样讲了两周后,小芳一到晚上就要妈妈给她讲故事,这时她妈妈就拿出一本阿凡提的故事书,对小芳说:“我讲的故事全在这书里,里面精彩的故事多得很呢。你要想知道…  相似文献   

16.
提起阅读,很多人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儿,其实不然,在数 学学科里,不少孩子存在读题难、做题难现象,到了高年级更为 严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阅读,下 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 阅读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7.
章巧兰 《快乐阅读》2011,(6):129-129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游戏活动,强调的是享受阅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教育。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开设了分享阅读室,让孩子在快乐中游戏,在游戏中阅读。我尝试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开展有趣的游戏,让孩"爱读";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孩子"会读",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崔益林 《语文知识》2015,(1):44-46,2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平时的散文阅读分析中,总会强调这样的取向,那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言为心声""知人论世"。也就是说,我们在散文阅读分析中,不要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深入到文本的内部去分析。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方法很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从文章的题目着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读文本的方法,那就是"文题猜读法"。2011年,我们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  相似文献   

19.
当下,批判中国教育是一种时髦,而语文学科因其性质和特点,更是首当其冲。其诟病方式之一,便是讲某文化名人(多为知名作家)做了某套高考语文题却不及格,或某人解答了以自己文章为阅读文本的阅读题,竟得了极低的分数乃至零分,以此调侃和嘲讽高考语文试题乃至语文教育的促狭、可笑和荒唐。  相似文献   

20.
叶毅斌 《考试周刊》2010,(30):10-11
在总分150分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占了40分,因此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但教师对训练后的讲评研究不多,以致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讲评低效的现象。英语试卷讲评是指在考试和练习后对试卷及讲义的分析、讲解和点评,其根本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在一份试卷的讲评中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评单项选择题,而在评讲阅读理解题时,有些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逐题评讲,无针对性;有些教师把五篇文章逐句翻译。实行“满堂灌”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过程,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则就题论题,不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及时讲评.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