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在其武装斗争实践中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争观,这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孙中山战争观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
《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理念、战略战术、军队管理和国防建设等诸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它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富国强兵;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二人的军事理论被后人称为“孙氏之道”,辉耀千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人口经济思想中,商鞅对人口与土地的论述最有创见。他认识到人口与土地是富国强兵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人口与土地的数量比必须相适应,才能发挥人口与土地的最佳经济作用。因此,他认为必须制定土地规划和人口使用分配方案,合理使用人口与土地。商鞅对人口与土地相互关系及其与富国关系的论述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的经济救国思想中,学界主要关注的是商战思想,而对工战与农战思想的研究只是有所触及。工战思想大致产生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清末工战与商战等混同,这是国人的主流认知;而到了民国初年对之则更加重视,"工战时代"概念得到广泛认同;工战思想的产生,乃列强侵略的激发所致;民国初年国人将工战与教育联系起来,强调发展教育对工战的基础性作用。戊戌维新时期,农战思想渐有抬头之势,20世纪初得到了相当推展,民国初年则广泛存在;出于农战的需要,国人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如传播西学、发展教育、完善管理及一些具体措施;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由抬头走向风行,与当时的重农思潮有关。总之,无论是工战思想还是农战思想,在清末民初都广泛存在。由兵战到商战,再到工战、农战,直至学战,构成了近代中国完整的救国思想链;工战、农战与商战一样,乃近代中国经济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西汉中期,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为筹集军费,保证战争能持久进行,汉武帝采取了增加铸钱、统一币制、重捐税、算缗、告缗、卖官鬻爵、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同时还加大军事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和实行屯田和仓储,大力发展养马业等.这些经济政策的实行,为战争供给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刘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58-61,6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文集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宋廷积弱、战争屡败的情况下文人儒士普遍关注兵学问题的士风有关,也与其经略边防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改革朝廷军事政策的观点;反对冒然兴兵、主张以"和"、"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相似文献   

7.
兼并战争不断的战国时代,孟子从长远、宏观的角度,认识到了战争的性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过程中人和的作用等。孟子的仁义之战、人和思想、仁政立国保民等军事思想可谓独辟蹊径。尽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孟子的军事思想还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但这不能否认和抹杀其在军事战略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对当今中国的国防、军队与外交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河西屯田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来看,其参与屯垦的社会阶层、阶级成分以及投资者的目的都与它时迥异。其参与屯垦的开发类型有军事开发型、经济开发型以及某些中小地主为满足对社会政治地位和权力的追求、实现其个人价值而投身屯田的开发类型。清河西屯田,既有利于巩固边陲防务,稳定河西的社会秩序,促进河西地区农牧经济的发展,又能够加强河西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吴强  姜翠荣 《班主任》2005,(1):22-23
<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二篇.这一篇孙子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角度,论述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提出了"速战速胜"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屯田成为土地管理中最重要的制度.嘉峪关墓壁画真实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屯田的情景.该文通过对壁画军屯、民屯的描绘,分析当时河西屯田军民合一的形式与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唐朝的边疆军事体系建设为王朝对外战争的胜利做了有效积淀。学术界对其研究较为深入,金宝祥先生认为北魏隋唐时期,北方草原民族为抵制中原王朝的军事扩张,处心积虑地构造一个东西呼应、笼罩北边的强大弧形反映,隋唐两朝在边疆军事上的努力均是为了冲破这一伏流。就边疆军事体制建设而言,马俊民、王世平在《唐代马政》一书中提出唐代监牧、屯田和边镇"三位一体"的军事体系。这一总结可谓独具慧眼、独具创新。在这个"三位一体"的军事体系中,屯田提供军粮,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使落后的秦国兵强国富,最后统一了中国,但由于他刻薄少恩,不讲诚信,商君之学在汉以后逐渐衰微.19世纪中叶以来,国势日衰,<商君书>中加强农战、富国强兵的思想与时代的主流思潮相吻合,其书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又多被疑为伪作.张林祥的<商君书研究>对<商君书>的成书、真伪及各篇的作者、作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商君书>中的历史观、法治观和社会价值观作出了新的阐释;在研究方法上,思辨性和逻辑性得到较严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战后初期,远东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两大阵营在远东的对峙发展为军事对抗时,澳大利亚政府追随美国,继朝鲜战争之后又参加了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其亚洲政策又走进了新的误区.它从二战中摆脱宗主国英国的控制转向追随美国在亚洲推行冷战、争夺远东霸权,由此损害了与亚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和自身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形象.越南战争对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亚洲战略防御构想开始调整;2.开始认识到本国战略安全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依靠军事条约或大国的庇护,而是建立在亚太地区和平、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基础之上,应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3.越南战争的深层次影响在于促使澳大利亚人对其传统的亚洲观和冷战思维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为1970年代以后澳亚关系的调整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婷婷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53-54,58
三国时期,江淮是魏吴两国争夺的对象,是两国战争的主战场。魏吴两国的战争给江淮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为了各自在江淮巩固统治,解决军粮问题,取得军事上的优势,魏吴两国非常重视在江淮经济的发展。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魏吴两国在江淮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屯田和水利方面。  相似文献   

15.
范文程作为满清第一功臣,他一切以民情、民心和民利为依归,制定各项经济、政治和军事政策,为清王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走向盛世,铸就了开拓之功。其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择明主而事之;二是以民情、民心和民利为圭臬,制定攻守之策;三是行仁政、废明末弊政以安人心;四是任贤使能以得民心;五是禁杀戮,不扰民,布德政;六是倡垦荒、兴屯田以谋民利。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发展关乎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强大,古代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包括政治、军事等力量在内的人为因素促成的,而不只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我国古代农业发展与传统的"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是分不开的,"重农"政策往往与富国强兵政策联系在一起,根源于部落之间的争霸战争。"重农"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督办农事、重农抑商、变革土地制度、耕战政策、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等。在"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制定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业文明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曹操的屯田理论和就地取给、就近取给的“因粮于敌”思想;诸葛亮的“以粮为本”、重视军队后勤保障和在前线与后方发展生产、广殖财力、多渠道筹措军用物资的军事经济思想以及袁准重视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兵”思想,在客观上都具有维护农民阶级利益和发展经济的作用,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2,(5):36-41
《孙子兵法》中并未有对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直接描述,但根据孙子对战争的看法,及其以理性为特色的军事理论,可尝试推断、总结孙子的国际政治思想,即以国际政治的视角挖掘《孙子兵法》中更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春秋时期华夏国家之间具有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特性,孙子扩展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相关性,并主张应理性对待战争,因为战争既是国家保证生存和扩大权力的手段,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一国权力的基础是其物质资源和兵力,而对权力的追逐应符合国家的自身实力,并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审慎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中朝友谊,缓解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毛泽东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和军队尊重朝鲜,平等待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千方百计、倾其全力援助朝鲜。这种政策和做法,从中国出兵朝鲜一直延续到战后朝鲜的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新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军事是经济的保障。作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军事经济建设。他善于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灵活具体地处理好军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军事经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指导了人民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事业,而且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一任何一场战争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于是,发展经济便成为巩固、建设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