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忠 《新闻天地》2006,(3):29-30
饱尝艰辛,立志改写人生路今年29岁的彭勇1976年出生在乐山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1991年夏天,彭勇以出色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他却选择了退学。因为彭勇的哥哥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兄弟俩同时上高中。“爸、妈,我去打工吧,等我挣了钱再回来上学。”他话音刚落,就遭到哥哥的反对:“不行,你还小,我是哥哥,要打工也应该我去。”看见兄弟俩争执不让,母亲曾骏泉落泪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真应该都去上学啊……”为了不再让母亲难受,彭勇把哥哥拉到屋外,小声说:“哥,你就要考大学了,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我去打工,你将来挣了钱再供我上学。”弟弟的深明大义终于说服了哥哥:“勇子,这就苦了你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7,(47):40-40
当城里的孩子谋划着如何逃离父母温情的“藩篱”时,当城里的父母热心于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训练”的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在中国偏远的山寨乡村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他们的学费和未来,远离家人,进城打工。从此家不像家,孩子们长年处于亲情的沙漠,生活困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安全监管缺失。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问题严重……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正别再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做什么或改变什么,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用讲故事或让孩子自己看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幸福和希望中长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世界各地,家长不约而同地把阅读作为对孩子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少儿阅读也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林林总总的童书中,有真正的儿童教育理念,能真正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实用价值的精神食粮才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许多青壮年走出家门进城打工挣钱。他们中,有的拖家带口一起进城,但由于举家外出在城市立足存在重重困难,这种家庭通常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抚育孩子、种田看家,也有少部分是妻子外出打工,丈夫留守家里。于是他们被称为“半流动家庭”。而在这一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到了婚姻的“红灯”。记者在一些基层法庭了解到,农村离婚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这些离婚案件,约有80%发生在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人员家庭。  相似文献   

5.
走出凉山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在凉山的一些家长看来,让孩子早点到城市打工,是改变家庭状况的更简便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于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的儿童的多种方式的测量,我们发现调查对象对于城市的硬件条件普遍抱有好感而对城市人的品行评价不高,这与他们对于农村硬件条件和农村人品行评价恰好相反.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坚定地要到城市里去发展,甚至去城市发展本身成为他们努力读书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电视在塑造孩子对城市的想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是在人际传播的传统观念的框架下发生的.为了改变目前的生活条件和人生命运,孩子们被教育到城市中去奋斗,并因而成为他们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而电视对城市硬件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动机.  相似文献   

7.
左夫 《出版参考》2005,(8):38-39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  相似文献   

8.
左夫  清越 《出版参考》2005,(3):38-38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  相似文献   

9.
从前的"一村一校",使得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学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举家迁进城市里打工,于是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村学校里最少的只剩了三五个学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好分配老师,优秀教师也不愿到村里任教.在教育质量不能保证的前提下,资金、人力的继续投入被视为是巨大的浪费,对村里的孩子来说,城里孩子学习的电脑、英语等现代教育课程更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0.
读书能给孩子的童年带来无穷乐趣,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最好途径。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倡导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提高全体市民素质是所有图书馆的应有职责,少儿图书馆工作者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如何立足现实,敢于巩固、创新、提高,为少儿读者实施人性化服务,让书香陪伴他们的童年是很值得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文字信息。他们在拼字、书写、阅读、聆听或者是做算术时,会觉得非常困难。与自闭、多动等其他障碍相比,读写障碍儿童的基数更大、表现却更不明显,特别值得关注。读写障碍家长们面对着艰难的困境:"我们会继续陪着我们的孩子,直到他们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现自我。然而,我们能坚持多久,孩子又能坚持多久?"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八年的洪灾中,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洪水中救出两个小女孩。小孩的母亲和另外两个弟弟和妹妹却不幸遇难。孩子的父亲没有在家保护他们,也没在抗洪战线,而是在省城『打工挣钱』。当政府把解放军救下的孩子交给这位父亲时,他却说:『我没能力养活她们!交给国家吧!』在新闻界炒作下,孩子被北京一个学校免费接收了下来,并且要吃穿住包到十八岁。  相似文献   

13.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4):52-52
打不开 大宝和莉莉想要个孩子。他们去医生那里咨询,医生表示是可能的,并给这对夫妇一个瓶子,让他们采集精子和卵子,然后医生来给他们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4.
杨筱 《大观周刊》2012,(20):279-280
随着音乐素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让孩子学习一种乐器不仅能启迪智慧、培养气质、更能培养他们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然而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孩子往往会对学琴产生极大地抗拒心理。为了转变儿童的学习态度及督促儿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也为了使孩子、家长、老师有之间有更好的沟通,钢琴陪练则成为校外铜琴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辅导孩子练琴方面,陪练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教师还重要,因此树立正确的陪练观念,掌握良好的陪练方法.是钢琴陪练帮助孩子快乐高效学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夏季,对于所有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家庭,无论中考还是高考,甚至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都是个难熬的季节。不仅考生的精神高度紧张,他们的父母也并不好过。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考生家庭全家出动,考前小心翼翼准备饮食、安抚情绪,考试期间严阵以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17.
傲敦 《大观周刊》2011,(34):152-152
让孩子们养成懂礼貌、了解自己民族的礼节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他也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利用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在游戏和学习中更多地去了解、掌握关于礼节和礼貌的知识,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相关的事物,然后让他们把找到的线索有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懂得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孩子们将来要有健康快乐的上进心、要有美好的渴望、要能为家乡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一份力量,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大凉山深处     
没有走进大凉山,你无法知道那里有多贫困。为了看看北京来的记者,山里的人不惜打着手电筒,走上三、四个小时的路。火塘边,一下子像过年一样热闹。那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一辈了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女人们,用手指拧着裙角,悉悉索索地坐在门前,时不时向门里探一探头,却都害羞得不敢进屋。一个15岁的男孩,辍学在家,没有出去打工,是因为爸爸在六年前去世了;一个70多岁的阿婆,带着孙予孙女,也来看我,告诉我,孩子的妈妈难产死了,爸爸去矿上打工,也死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犹太民族可谓是一个崇尚文化、酷爱读书的民族.在辗转迁徙的"大流散"中,是宗教和文化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国家和历史时期保持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相互间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犹太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是从小培养熏陶并保持一生的.在犹太家庭中,孩子幼小的时候,母亲就庄重地翻开<圣经>,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吮食,以这种仪式让孩子从小就亲身体验到,书是甜甜蜜蜜的,读书是一个快乐而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有一个清寒的家庭,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四个孩子辛苦地过日子。平常,母亲就到附近的牛奶工厂打工,赚钱勉强糊口。大哥自从上中学就开始半工半读,放学后到隔村的养牛场去帮忙挤牛奶,赚点钱贴补家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