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孩子们的声音”、“我是谁?我的身体是谁?”、“我的性别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过去在哪里?”、“谁是胜者?”“我们是冠军!”这几个由芬兰体育研究会的学者们构思的分类标题组成了国际体育史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集邮者对“雕刻版”邮票情有独钟,好不容易盼到一套雕刻版邮票发行,是要反复细细欣赏的。但《亭台与城堡》邮票,在用放大镜反复观察后,不免有失望之感。第一,这套票的小版张,不知从何考虑,弄成5套1版,而我们集邮界习惯的是“四方连”。为什么不像以前好几种小版张那样,搞4套1小版?在取票时为避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从事不同运动专项的运动员,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与各自运动专项特点密切联系的一些心理特征。田径运动员有“时间感”和“节奏感”,球类运动员有“球感”“战术意识”,游泳运动有“水感”“速度感”,在这里我要研究的是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心理特征。“水感是游泳运动员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征,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如:水感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能否通过训练培养建立?它的形  相似文献   

4.
试论“枪感”、“预感”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问题射击是一项以小肌肉群运动为主的静力性、高精度、长时间、单调动作重复的个体比赛项目。我们民族擅长精确细腻肌肉运动的能力,对发展这一项目是十分有益的。如何打开科研大门,发扬我们民族这种能力,并在射击项目中得以充分运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下面就射击技术训练中,对心理学认识过程,特别是感知觉和运动表象等理论的具体运用做一初探。二、什么是“枪感”、“预感”? “枪感”,是射手对枪支形状、重量、重心、枪跳、后座等性能特点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反映,正象“球感”、“水感”和“器械感”一样。它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操纵枪支活动中,把枪支与自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04,(18):54-54
就在那天我与小陶下完第三盘二子棋时,一个小个子旁观者冲着小陶说,“你们还下吗?我们来一盘吧?”小陶跟我客套了半句,他们俩就干上了。开始我心里还略感不快,但看到他们是分先,而且棋局的进行似乎对小陶不利,才明白那家伙也是高手。后来知道他叫彭致力,以前在广州市体校学过围棋,82年移民来美。  相似文献   

6.
一、从技术上分析“第一稳定期”击发的技术特点1、什么是“第一稳定期”? 射手在举枪进入瞄区之后,都有一个从晃动幅度大到逐渐减小晃动再趋向平稳,然后又逐渐增大晃动的反复过程,我们把射手举枪进入瞄区之后第一次趋向平稳阶段称为“第一稳定期”。2、充分利用“第一稳定期”击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春兰杯随想     
第2届“春兰杯”时,中国棋手有五人打入“八强”,但最终马晓春惜败王立诚,痛失再次夺取世界冠军的机会。第3届“春兰杯”,中国棋手又有五人打入八强,这一次会怎样?有哲人说:历史的戏剧总会重复上演两回,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悲剧我们已经看过了,有点伤心。但愿这一次是喜剧,让我们也开怀笑一回。  相似文献   

8.
赵文斌 《垂钓》2005,5(3):62-63
我们科考船又要出航了,朋友老范第一次随船出海,过了刚开始的新鲜劲后,他无精打采地在船上转着,面对汹涌的大海问我:“难道我们不能钓鱼?”我笑了笑:“等到了锚地一定有机会,而且让你体会到与河里钓鱼完全不同的感觉。”老范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只盼着船快点开。  相似文献   

9.
你是横板两面反胶且喜欢速战速决吗?本期介绍的底板就是为你准备的。不过,先让我们来聊聊“凶狠”这个词的定义。通常所说的凶狠型底板,多具有出球速度(主要是第一速度)快、球感偏硬、弧线平直等特点,借助于刚性较强的板身,使用者只需较小的动作幅度即可获得较大的反弹力,对自身发力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2,(10):13-13
全景展现“散打第一”传奇历程;独家披露“超级王中王”胜战天机;第一本反映当代武林人物的纪实作品!气呵成读罢《大高手一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武功实录》,颇有意犹未尽之感,仿佛正在峰回路转之中迷恋于山光水色,不知不觉之问已然走到了尽头风光不再,这是读完《大高手》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社交领域的拓展,每个人都会不断结识一些新朋友。那么,在你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怎样才能迅速变“生”为熟,彼此产生一见如故之感呢? 与陌生人第一次会面,“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首先应设法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仪表端  相似文献   

12.
不论做什么事,目标的确立都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在球员的行列里,明确的目标还是属于少数人。我们都想做到更好,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目标,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备受球迷喜爱的格拉夫。她在13岁时曾接受过一次专访,被问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你的目标是什么?”她回答:“成为世界第一。”其二是“你准备花多长时间?”她回答:“两到三年。”16岁时,她已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在她的3年期限内。  相似文献   

13.
开场白 1840年,英国发行世界第一种邮票,黑色印刷,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面值l便士,俗称“黑便士”。三年后,巴西发行其第一种邮票,椭圆形的花边,面值在中央,像个大眼睛,故称“牛眼”邮票。美国是第3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这是1847年,全套2种,图案分别是富兰克林,华盛顿的头像。排行第4的是毛里求斯,因制版时将“邮资已付”字样错成“邮局”,而被称为“邮局邮票”。那么,再接下去,排行第5、第6、第7……的发行国又分别是哪一个呢?有没有一个按发行先后排列的“排行表”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排球“球感”能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排球“球感”能力的途径屈东华(河南大学475001)“球感”说起来给人以抽象感,虽然摸不着,但是看得见的。尤其在排球普修课的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球感,对完成教学训练任务,掌握和提高排球基本技战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何谓“球感”,是指人体与...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不是一门纯粹的语言,它是反映另一社会集团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诸文化因素的社会符号系统。英语文化渗透于英语词汇、口语、文章等方面。在课堂上,在和外国人的对话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中国学生讲出类似于“How old are you?”以及“What is your wage?”等外国人禁忌的话语,而外国人通常讲出:“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country?”“It is a fine day,isn’t it?”等我们看起来与俩人谈话无干的话题。又如,  相似文献   

16.
在篮球运动中,手与球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这也是篮球运动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最本质特征。运动员的“球感”(又称手感)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达到极为精确分化的程度。“球感”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出现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如在美国NBA球队之间的比赛以及一些高水平的比赛中,我们常看到那些出神入化的妙传,在对抗中运用各种方式准确有效的投篮,以及杂技般的运球技巧,那球仿佛成了运动员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员一旦获得了“球感”…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作为青年体育教师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而我们当中一些人的专业思想不巩固,不安心工作的现象尤为严重,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至使他们这样呢? 正当我们以满腔的工作热情,踏上操场时,首先面对我们的是世俗的偏见。在一些人的眼中,体育教师只不过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玩师”,似乎体育教师在学校里是可有可无的,让我们处处总有矮人几分之感。尽管我们辛辛苦苦,风风雨雨,终日弛骋操场,可换取的  相似文献   

18.
凡是看过国家二队踢球的都有“痛快”之感。这支队伍的风格给人的具体印象是“技术精巧,进攻大胆,节奏明快”。球界内外人士普遍认为,国家二队是支战术灵活,实力强劲,有希望夺取1988年全国甲级联赛冠军的劲旅。然而,就是这支虎虎生气、惹人喜欢的球队,在甲级联赛第一阶段比赛中,接连告负,名落孙山,使球迷大失所望。如何看待这一反常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19.
特44《菊花(第一组)》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邮票繁荣期发行的精品邮票之一。40多年来,这套《菊花》邮票备受中外邮人赞誉,唯是票名中“第一组”三个字,引起集邮者的疑问:“为什么发行了‘第一组’,始终未见后续的第二组、第三组?”有人撰文推测,特44一套邮票分三次发行,应是每一次发行为一组;起首发行那几枚印了“第一组”,接着发行的却因“疏忽”而没有标注,“结果就三组变成一组”……并建议再版邮票目录时据此更正。这个推测是否符合邮史实际?我们应从《菊花》邮票发行的大背景细心加以考察。直接与《菊花》邮票有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选题年度计划列入长远规划;二是邮票印刷技术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上一次说到哪里了?”赵南哲问道。“说到第一届全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就要打响。”“那是1948年8月,正是闷热的夏季。我们首先拉拢老国手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