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产酸克雷伯菌培养在各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本菌为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约0.55~1.0um×0.9~1.9um;能利用各种糖类(除蔗糖外)产酸或同时产气,能利用尿素,不利用枸橼酸盐;M.R阴性,V-P阳性,不产生H2S,不液化明胶,靛基质试验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触酶反应阳性;对硫酸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敏感;小白鼠、鸡、家兔对本菌均易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适于绣球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于产菌丝体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4.5,接种量8%,摇瓶转速100r/min;摇瓶培养适于产菌丝体的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5%,蛋白胨0.15%。适于产胞外多糖的摇瓶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基起始pH5.5,接种量8%,摇瓶转速100r/min;摇瓶培养最适碳氮源及其浓度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5%,蛋白胨0.25%。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P.a)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与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以聚氯乙烯吸痰管作为生物膜载体制作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分别在生物膜形成的不同时间加入3MIC的阿米卡星及不同浓度的盐酸氨溴索,采用连续稀释法进行生物膜内存活菌菌落计数。结果与单独应用阿米卡星组相比,阿米卡星与盐酸氨溴索合用后,生物膜中的活菌数明显减少。成熟生物膜中的活菌数随盐酸氨溴索浓度的增高而减少。结论盐酸氨溴索能增强阿米卡星对生物膜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裂褶菌是一种药用真菌,其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真菌多糖。作者研究了C、N条件对裂褶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初始碳源、氮源的质量浓度。实验表明,裂褶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C、N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  相似文献   

6.
分别比较了蔗糖-天冬氨酸培养基,MKB培养基,诱导培养基,LB培养基对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的影响,发现蔗糖-天冬氨酸培养基最适合于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摇瓶培养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深层发酵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pm,培养时间为7d的条件下,裂褶菌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最高无机盐分别是KH2PO4+MgSO4.7H2O,KH2PO4和KH2PO4,平均量分别为9.78 g/L,5.96 g/L,0.95 g/L.  相似文献   

8.
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分离提取的工艺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对鸡油菌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提取温度为80℃,乙醇终浓度为85%,提取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0.8μg/mL;鸡油菌胞外多糖提取的最适条件是:在6℃下用乙醇终浓度75%醇析4h胞外多糖的提取浓度最高,可达45.63μg/mL;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鸡油菌菌丝体多糖提取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影响鸡油菌胞外多糖的因素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胞内多糖产量为指标,对白灵菇胞内多糖液体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蛋白胨0.2%,麸皮4.0%,KH2PO40.1%,MgSO40.1%,转速160r/min,初始pH6.5,接种量10%,装液量80mL/250mL,25℃培养时间6d,胞内多糖的产量达95.56mg/100mL。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株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不同温度等条件的混菌培养实验,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pn值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菌株在乙醇、丙酸钠、乙酸钠等5种碳源中,以乙酸钠为最适碳源;在氯化铵、硫酸铵等5种无机氮源中,以硫酸铵为最适氮;最适pH为8.5;最适培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11.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菌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 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菌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2.
柑桔果醋发酵用醋酸菌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果中分离得到41株醋酸菌,经过初筛和复筛产酸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醋酸菌株Acl.3,该菌以桔汁和桔皮为原料,产酸量分别为38.35g/L和38.46g/L,并对Acl.3菌株的培养及柑桔果醋酿制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挖掘大葱紫斑病生防资源,研究采用培养法从大葱叶际分离细菌,然后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大葱紫斑病菌生防细菌.结果表明:大葱叶际细菌群落中嗜甲基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属、微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于优势细菌类群.从中筛选出1株对大葱紫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X85,经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亚麻假单胞菌.田间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14.
在发酵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50转、发酵时间为144h的条件下,通过摇瓶实验发现,在发酵液中分别添加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对裂褶茵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B1、α-萘乙酸、油酸、2,4二氯苯氧乙酸、3-吲哚丁酸添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mg/L,0.2ppm,0.1%,0.2ppm,0.5ppm。在所选的几种生长因子中,添加油酸对茵体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最佳添加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摇瓶培养法对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进行研究,得到产胞外多糖适宜的条件为:真姬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适时间是8单位,最适pH为6.5,的最适温度为26℃、摇瓶转速为130r/min、最适装液量为50%、最适接种量为15%.  相似文献   

16.
从安瓿瓶中将冻干的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meudomonas palustris)与红螺菌(Rhodospirillum)复苏,得到活性较高的菌株。将其施放于鱼塘养殖池水中,待繁殖后测定COD,氨氮含量,吸光度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与红螺菌对鱼池水质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沼泽红假单胞菌B.9菌株类胡萝卜素粗制品通过薄层层析和柱层析分离纯化,各组份的吸收光谱表明,B.9菌株含有单甲基螺菌黄素和/或螺菌黄素、3,4-脱氢紫菌红素和/或脱水紫菌红醇和/或紫菌红醇、番茄红素和/或紫菌红素、四氢番茄红素等多种类胡萝卜素。黑暗、常温及Na^+对B.9菌株类胡萝卜素粗提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效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三种抗生素单用时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测出联合用药时对这些菌株的MIC,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协同作用为35.5%~38.7%,相加作用为41.9%~45.2%,无关作用为16.1%~22.6%,无拮抗效应。结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B-1(Bacillaceaesp.)、B-2(Pseudomonassp.)、F-1木霉属(Trichodermasp.)、F-2木霉属(Trichodermasp.)和F-3青霉属(Penicillumsp.)组成复合菌剂,通过固体发酵培养,研究了温度、pH、时间和接种量对复合菌系固体产酶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到了复合菌系的最佳产酶温度、pH、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分别为32℃p、H 7.65、d、8%~10%,相对应的CMCase和Fpase的活力分别达到2501 IU/g和847 IU/g、2036 IU/g和744 IU/g、2674 IU/g和673 IU/g2、644 IU/g和578 IU/g.  相似文献   

20.
从云南腾冲热海采回一批高温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46#样品,对该样品进行纯化分离,得到产生菌和指示菌;通过对热杆菌素产生的发酵条件研究,发现热杆菌素产生的最适培养温度为60℃,最适初始pH是7.8,而菌体生长最适温度是50℃,最适初始pH是7.0,热杆菌素是在菌体生长到对数期开始产生,与菌体的生长、培养液pH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