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从兴趣人手,使学生想读;传授方法,教学生会读;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非“多”不可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白中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  相似文献   

3.
正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一篇教材中的课文,教师从教材之外精心选择与课文内容题材或表达特点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推荐给学生。作业留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文评注是阅读教学的深化和拓展。师生共同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在学生意犹未尽或是感动之处,创设特有情境,引入随文评注,引导学生开展多层面的“研究性”学习,深化对文本内容及其主旨的领悟;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为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提供一个自由、灵活而广阔的介质,人人可以有感而发;随文评注把阅读教学带入了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绝妙”境地,从根本上丰富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回归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可读性强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分析,自行理解和感悟,我在教读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从“读”入手,以读带思,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陈瑛 《小学生》2013,(3):71-7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此可以明确: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教学中,应树立"扩展"性阅读教学观,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度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在新课标下,我们  相似文献   

7.
读后抒写是指教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或想象结果、续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的一种练笔形式。读后抒写的理论主旨是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整合。教师可根据低、中、高各年级习作(写话)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段,也可以写成一篇内容和结构完整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10.
?析读,就是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析文章的美词雅句。这是一种以读带析的教学设计思路。此种思路运用于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文章层次划分、写作思路理解、文章情感及中心的把握、重点词句的分析等。其主导教法是:以朗读为主线,贯穿于文章结构、写作顺序等内容的理解之中,贯穿于重点词句的品读过程之中,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教学内容。如《春》的析读教学设计。第一教学板块: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们自读课文,体会这篇课文主要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标自然段序…  相似文献   

11.
试论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段落训练厦门市思明小学黄爱珍“以读带写”的一个关键问题“以读带写”,顾名思义是先读后写。在学生精读指定段落的基础上,教师从课文内容中“带”出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仿写片断。训练过程中,“读”是重点,“带”是难点,也是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写秋游,但是不忘写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教学时,我以朗读教学为中心环节,以读激趣,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读促写,把学生带入一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然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相当的贫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更为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超越课本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将阅读进行到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标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以课内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为此,教师必须从兴趣入手,结合课文,使学生想读,超越课本开展课外阅读。为了将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5,(10):24-25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浅显,字面上没有难理解的地方。依据这一特点,本教学设计主旨为:1.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完成阅读任务;2.把指导学生有效地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以读促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在自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悟女娲不畏艰辛为人类造福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主要是从:①感不离读,读感结合;②感想必须集中;③联系实际,言之有物;④开拓思路,贵在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是通过教师指导、开拓思路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写作训练得到新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王国  郑瑞玲 《甘肃教育》2001,(11):31-32
2000年秋季起使用的高级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第一册第一单元就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开宗明义告诫我们再不能用过去的分析讲授法来上课了,而是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和“品”上下功夫。众多的语文研究者认为:读是语文的灵魂;好的朗读,等于分析;语感是读出来的;要以读带讲,以读带练;只有读,学生才能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只有读,学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古人对…  相似文献   

17.
语文大家曾多次指出,多读多写多诵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现在有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文章不爱读,这的确是事实。依笔者看,除少数确实不怎么样的文章外,其原因之一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尤其是或多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篇篇美文被成堆的阅读训练肢解得七零八落,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出对文章的厌烦心理;二是教师的训练方式有问题。在教学中.时代要求我们的阅读方式尽可能丰富些,以适应现代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从而逐渐培养出学生亲近课文的习惯。譬如,以下的“三招两式”:  相似文献   

18.
《带雨的花》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儿童生活”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家金波以叙事诗的文学形式描绘了一个纯真的儿童世界。基于诗歌情深意浓而又抽象浪漫的特点,同时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整堂课采用以读带讲、以读促悟、以读抒情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专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注重指导学生提高观察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加阅读,以读促写;发挥想象力,大胆创新;多写勤改,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理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那一篇篇课文,都是经过多年筛选而保留下来的文质俱佳的范文,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读散文,应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作者奔放的情感;读诗歌,应感受到诗人那澎湃的激情,火热的胸怀;读说明文,应为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而感到欣慰;读议论文,应为作者那严密的思考、精确的逻辑、雄浑的论辩而折服。学生从中应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受到真、善、美的陶冶,获得无可比拟的享受。然而,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内容优美、感情丰富的语文课却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一篇篇课文变成了字词、语法的解析,变成了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几部分的固定模式。这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