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是题中之义。而且,自觉地把文学艺术事业纳入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框架之中,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特征、任务和发展道路作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探讨,也是当前必要和重要的理论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否即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应当怎样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审美特征作出科学的、准确的、符合实际的阐述?弄清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社会主义文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社会主义文艺出现一个健康的繁荣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文艺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从此文学艺术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并在自己的旗帜上鲜明地写上“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口号,社会主义文艺成为人民的文艺。而把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发展。邓小平讲:“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述邓小平讲的“长期历史经验”和江泽民讲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主要是指“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20年的历史经验。而这20年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的。那么,毛泽东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怎样的联系呢?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从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深深懂得,要改变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状况,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起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国的国情所作的科学论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千难万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不受欺侮的路,是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路”.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为实现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40多年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鼓吹者所说的是什么“主观意志的产物”、“历史的误会”等等,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1840年,英国帝国主义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先后侵入了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步步深入,在漫长的封建制度下长期徘徊的古老中国,逐渐被吞噬、被掠夺、被奴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从此,整个社会就处于苦难深渊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从鸦片战争爆发起,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厄运,进行了多次的  相似文献   

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发挥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作用,进一步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这个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实和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9.
初三新教材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五大变化”:第一个变化:1840年,古老中国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和斗争。但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这明确地证实了一个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因为:第一、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第二、中国封建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经过反复实践而愈益结合的历史;是党内正确路线纠正错误路线、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是艰难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时,最终才找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也是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走向一系列胜利的历史。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85年历史经验的结晶;党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满足人民追求利益和幸福的愿望,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使社会主义制度获得稳固的基础;党坚守“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把科学社会主义观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当代形态,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使党逐渐走向清醒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明了道路。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呢?简言之,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从十亿人民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我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只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本已是历史发展作出结论的问题。可是青年学生面对着现行教材和书本的解释,往往仍然感到难以解渴。他们纵横交错地提出一个个的“为什么”,触动着政治理论工作者对这个老问题进行一番再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探索,艰难选择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这条道路上是高度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是源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基于“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今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和乎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找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使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强民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探索,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胜利和成功,总结和认识这两条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正确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不是任何人一厢情愿的主观规定,而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客观地决定的。只有当我们对“中国特色”的认识符合了“中国特色”本身所应具有的客观要求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才能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稳步地向前发展。那末,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客观要求和客观内容呢?这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的同时也是实践的问题,就是必须认清中国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所处的方位。正是这种客观的历史方位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哪些特色,而不能有哪些“特色”。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处于运动发展当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既有自己的时间方位,也有自己的空间方位,这种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的统一,就构成该社会的历史方位。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就是具体分析它的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以及二者的统一。什么是社会的时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历史运动前后相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领导广大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实现了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典型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新文明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促进全人类和平、共同繁荣和发展。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又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