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期以来,大学生都被看作是“天之骄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高,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仍然是大学生不够理性的就业观念。因此,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意识的创新迫切需要教育思维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创业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创业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尤其是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大力扶植.大学生创业缺少底气是因为缺少资金、经验和良好的创业平台.设立、开发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创业集团和创业城,将为破解大学生创业难题探索一个崭新的创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面对就业困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由过去的"坐等饭碗",转而自主去"找饭碗",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值得赞赏。然而,相比于国外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尤其是成功率还偏低,要趟出一条成功的创业之路,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加强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由“找饭碗到造饭碗”已势在必行。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地开展创业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就业观”的渐入人心,“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表述更使得“创业”一词走出了“创办一家公司”的极小范畴和认识误区,以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为主的“大创业观”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事实上,大学生创业绝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其意义更被指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营造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氛围。“没有大学生的创业,全社会的创业无从谈起,创新型国家也无从谈起。”此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上,以培养创新创业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大创业观”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一些省份更是走在了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及就业创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将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要从社会、院校以及毕业生三方面去论证思考,社会和院校要营造优良的创业氛围和外部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毕业生要应秉持科学的就业创业观念,正确面对就业、理性创业,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人意,大学生就业过程还存在各种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1、大学生就业观念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统包统分的制度已基本改变,但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和精英化教育的时代,认不清形势,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毕业生普遍缺少创业意识,以为大学毕业就应当有职业。这些观念如不转变,势必会使就…  相似文献   

8.
当前,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教育.要以创业教育引导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提高毕业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识,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提高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能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提升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倡导多方参与合作,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毕业生权益,促进和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和创业困境,主要表现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职业期望偏高、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创业诸多困惑等方面,解决就业创业困境应通过转变就业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加强创业培训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报告提出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同时,“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新形势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要培养创业型人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提高创业的意识和本领。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以及目前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并着重对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昱 《职教通讯》2022,(2):88-9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职业不断合并、消亡,共享经济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零工经济。以"U盘就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多职业现象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在"零工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零工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探索新经济形态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推进现代学徒制度、构建跨界化课程体系、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岗化实践体验、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等路径,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多职业技能组合和职业跨界能力的人才,确保高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4):103-106,111
我国经济转型、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结构性失衡及大学生就业心态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高校清晰定位,分层次发展和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提高就业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就愈显突出.重视高校弱势群体就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就业压力,高等院校应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社团建设能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能够增强毕业生从业后的主观能动性和适应能力,是拓宽就业渠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金融风暴中择业观念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西方金融危机引发我国经济危机,大量出口型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企业裁员普遍,失业人员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下,学生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择业观,树立就业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就业被称为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目前,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非正规就业的“不正规”决定了它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当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学生的数量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态势,这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由于工作岗位竞争的日益激烈,用人单位侵犯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分析,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原因及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对策分析以及大学生心理情况,学校辅导员要做好应对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大学毕业生在竞争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失败,这是市场经济和市场就业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技术进步减少了同量产品的要素投入,并淘汰旧部门的劳动力,对增加就业形成冲击;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会通过各种渠道加速产业结构的演进,创造新的产业门类和岗位,有利于就业增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扩大了三大产业的规模,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是扩大我国就业渠道的现实选择,能有效增加就业岗位,能提供了灵活、多样性的就业空间,为就业制度改革提供了必要保证。根据我国当前的非正规就业现状,笔者针对弱势群体的非正规就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从择业、谋业到创业,大学生就业观念已发生了巨大转变,大学生不仅是求职者,更应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将成为大学生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