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庄子》心学为议题发表了一些著作。研究范式主要有范畴研究与比较研究;前者主要讨论心与道、形、性、神、气等范畴的相互关系,后者主要讨论《庄子》心学与儒家、墨家、佛学、西方思想的相互关系。《庄子》心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涉及到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涵  林准 《百科知识》2021,(30):45-49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人工智能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学界主要关注儒家伦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对道家哲学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则有所忽略.本文尝试在解读庄子技术观的基础上,发掘庄子哲学对技术的批判与反思,并进而考察庄子技术观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朦 《科学中国人》2015,(9):123-124
说起“道”家,其开山祖应该是老子,先秦时期道家的音乐文字实在过于简略,老子其人对于音乐究竟如何看,难求答案。因此要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观不得不从《庄子》谈起。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大家、文学大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开拓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音乐思想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一直都很关心生命的问题。庄子的生命观一直都是指导人们理解生命意义的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在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和一些古代神话的基础上,庄子的生命观由此产生。本文将从返璞归真的生命本质观、重神轻形的生命修养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气化的超越生死观来浅析庄子的生命观,全面了解庄子生命哲学的丰富内涵和理论特色,进而透过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来体悟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吴晔 《科教文汇》2007,(4X):187-188
庄子哲学中“天人合一”、“无为而为”和“回归自然”的思想,正契合了现代旅游美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价值取向。本文拟从庄子哲学思想出发,探讨了旅游对于“现代人”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勇 《科教文汇》2008,(34):244-244
庄子是安徽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历史人物,《庄子》一书乃庄子所著。庄子的寓言艺术深受古楚大地神话思维的影响,也得益于中原诗歌的表现手法。庄子的寓言与庄子的哲学相辅相成,成就了《庄子》一书的伟大。  相似文献   

7.
田锦花 《科教文汇》2009,(13):105-105
《庄子》一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书中包含了大量含义深微的寓言。庄子善于通过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构思巧妙,独具匠心,重视对客观事物做细致的描绘。其文浮想联翩,优美动人,笔端流露出作者特有的至情至性,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以其“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而独领风骚。《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行云流水之妙,并完美地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既富于诗情画意,又言近旨远。本文就实际教学中浅析《秋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期正确全面地理解《秋水》的哲学思想性。  相似文献   

8.
王敏 《科教文汇》2009,(5):256-256
科技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其特点决定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探讨、研究科技哲学的特点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对科技哲学以及科技哲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罗静 《科教文汇》2013,(20):64-65
哲学与"疑"相生相连,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同为"疑"的产物,但两者却表示不同的哲学认识论的范畴。"无为而治"的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典型的不可知论者,古希腊晚期推崇"悬搁判断"的皮浪则是怀疑论的创始人。探索庄子的不可知论与皮浪的怀疑论的异同,对于中西方哲学认识论的比较研究和对不可知论与怀疑论关系的深入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同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相比,艺术认识有其特殊性。在认识目的上科学与哲学的认识目的是求知,而艺术的认识目的在于审美。本文从认识对象、认识心理、认识内容等方面揭示了艺术认识的特殊性和构成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