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人们对于纪录片林林总总的定义纷争与对其本质“真实性”的一致认同中得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其“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由此提出其纪实与“真实再现”的两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国内许多纪录片大量采用真实再现、演员扮演、数字技术等虚构手法,甚至大量引入故事片的摄制方式,产生了纪录片的新亚种——故事纪录片.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纪录片真实性原则与虚构手法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纪录片真实性传统的形成及虚构手法产生的背景,综合分析纪录片真实的底线与虚构的尺度,对当下盛行的“故事纪录片”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3.
崔莉 《现代传播》2023,(11):106-114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想象和文化想象成为历史纪录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然对历史文本天然具有的文献特征、特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产生质疑与挑战。反思“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关系,正是理解“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想象表现历史真实的合法性,并由此走向更高的文化想象”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必须都是真实的。但是,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真人真事再现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于作品之中,而又有人认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容不得半点的人为“虚假”的,因而认为摆拍是电视纪录片的大忌,反对摆拍,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这些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过于追求毫无修饰的“真实”,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的本意是相违背的。本文以经典的电视纪录片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对电…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纪实”观念的引入,将中国纪录片从主观宣导的说教模式,历史性地转向了追求客观与真实。以纪实手段关注生命本体的轨道,掀起了中国纪录片的纪实主义潮流,并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纪录片理论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不介入”、“原生态”的跟拍即是“真实”,而任何主观的东西都是对“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破坏,所以片面强调纯粹的。  相似文献   

6.
这篇论文通过对几个纪录片的片例分析,来论述真实再现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研究核心目的是探讨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是否矛盾。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即什么是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何受到青睐,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探讨,真实再现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而解析了真实再现与真实性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弥补了影像资料的不足,强化作品的故事性和可看性,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只要不打破纪录片真实性这个底线,坚持真实再现的原则,那么真实再现将为纪录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7.
“真实再现”又称“情景重现”、“现场模拟”等,是指通过演员来扮演、导演来组织,在假定的真实时空中完成拍摄的影视创作行为。这种类似在故事片中寻找创作手段的方法,是否挑战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底线?它将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一、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8.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刘艳 《传媒》2015,(2):79-80
动画纪录片是动画片与纪录片相融合的产物.判定纪录片真实性的标准是事物的存在性;纪实是影视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与真实无必然关系;纪录片属性的保证在于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具有非影像化的真实题材, “虚影像、实声音”的创作特点.文章认为动画纪录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鹏 《视听纵横》2006,(2):21-24
自从约翰&;#183;格里尔逊在1926年2月把罗伯特&;#183;弗拉哈迪拍的那种不同于摄影棚制作出来的影片叫做“纪录片”(Documentary)以来,我们多少次地争论有关纪录片的基本属性问题,尤其对于纪录片可不可以虚构之类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它通过新闻和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有反对者提出,纪录片不能运用“真实再现”,更不能有任何表演因素在里面。但笔者以为“真实再现”与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并不矛盾,纪录片记录的是真人、真事、真时间、真环境,是非虚构的,而“真实再现”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让观众更清楚明白,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更具可视性而采取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1.
张鑫 《青年记者》2020,(5):56-57
纪录片是“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性。BBC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包含了“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真实认识和内在想象。本文选择了2000年到2019年32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通过对样本纪录片的整体梳理和分析,探究中国形象在“他者”视野中的变化以及中国形象“他者”呈现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纪录片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它的真正发展乃至勃兴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对非主流人群,弱势文化群体的关怀,以致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了纪录片的代名词。然而面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面对时代大变迁的今天,仅仅把纪录片定位于反映社会小人物未免失之偏颇。纪录片之父格里尔逊曾经说过,“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纪录片这个词只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一、纪录片的“记录真实”的涵义纪录片是纪录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对于纪录片真实境界的探讨目前面临着一种理论上的悖论,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纪录片迅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中创造性真实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许多学者对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持否定态度,认为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天性,容不得半点扮演、摆拍、补拍等创造性的真实;也有学者觉得只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创作.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发展,创造性真...  相似文献   

14.
富颖  程郁儒 《报刊之友》2012,(12):84-85
鉴于纪录片创作实践中虚构手法的运用和纪录片真实性理论边界的消失,基于作者创制的电视记录场理论,分析了纪录片拍摄现场的微观结构和内在机制,认为电视记录在被摄对象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记录和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被摄对象的自主状态等建构性场境中的电视记录也有真实性成分,因此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要遵循若干基本原则,理论发展需要扼守内容上的“事件本原”和方法上的“探索发现”的底线,以捍卫使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媒体文本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再造真实的时空──关于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仍然没有把纪录片放上家庭电视的主菜单,在这种巨大的落差面前,迫使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电视纪录片的思考一、关于真实性。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当然是真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对真实性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纪实性,它包括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功能是纪录片的主功能,纪录片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纪录。但是如果它作为电视纪录片,加上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它就要面对观众,就要考虑观众的观赏心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原则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表达上的多种可能性,数字化影像所建构的虚拟世界,使纪录影像的真实性遭到质疑.重新认识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创作观念越显迫切.本文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观表意的真实在数字化影像语境中延升拓展的审美真实观念出发,提出重构真实性美学观的三点认知.  相似文献   

17.
智慧 《新闻爱好者》2005,(11):33-33
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真实性”,它必须反映真人真事.而这一点必须和“纪实性”区别开来。纪实并不等于真实,钟大年教授认为“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笔对此是认可的。自我国纪录片纪宴风格出现并成强势以来,纪录片从主题先行的宣数模式叉走向了另一种单一化取向.纪实用得过滥,甚至走向了自然主义的误区。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提倡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在于纪实.而认为纪录片的灵魂在于记录真实。新闻纪录片以新闻事件和人物作为自身创作的基础.还讲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观纪实手法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纪录片创作手法,它从出现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运用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纪录片主观性太强。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另一部分则大力支持,认为这种手法不仅记录了真实而且把真实更加艺术化、深层化的表现出来,是一种推陈出新.是新型纪录片的革命.代表着现代纪录片发展的世界性潮流。研究纪录片的主观纪实手法.  相似文献   

19.
雷彩霞 《东南传播》2021,(11):127-129
和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真实性都是纪录片不可动摇的底线.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故事脉络……这些为纪录片带来了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基于此,文章将以《大儒朱熹》为例,探讨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人物以及事件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以期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真实性构建提供有益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徐州电视台的纪录片《翟师傅和他的东北虎》(下简称《虎》)曾获江苏省电视外宣节目“彩虹奖”一等奖,其成功即在于找准了追求真实与传达思想的契合点。人们常说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尤其是现在,原汁原味的现场直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人们对真实的标准可以说接近于苛求。而创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