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人们对于纪录片林林总总的定义纷争与对其本质“真实性”的一致认同中得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其“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由此提出其纪实与“真实再现”的两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基于人类的群居本性及社会变迁中的抱团取暖,"群体"逐渐崛起,而社会化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为"群体"崛起创造了外部条件,网络群体传播的撒播式传播方式所引发的群体效应形成了强大影响力。坚持流动的空间与碎片化时间的结合、"礼"与"理"的结合、"互惠利他"与"有成本惩罚"原则,才能营造和谐的网络群体传播的环境,也才能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网络新世界。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其在信念与求知、尊重和自我实现、情感与交往娱乐等方面需求上的不同.高校应关注大学生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做到既能满足其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能帮助其调适负性的精神需求,努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群体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诞生于传播学领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其对分析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及其情感依附的过程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宗教组织正是利用了其所掌控的"舆论"的螺旋来对信徒群体进行意识形态化的舆论控制,促使其信徒对于宗教产生无可争议的信从与依从,即群体认同。这种认同如果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一旦这种认同被不当利用,便为群体极化打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5.
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与新闻实践相融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与国际社会相融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解剖《救救柑橘》这期节目,分析《新闻会客厅》如何做到新闻性与人性的有机结合,并使其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以女性主义为代表的批判学派的反思,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和女性作为消费社会的主角地位出发,结合广告文本的创作、传播流程,认为媒体广告并非有意贬低女性,而恰恰是对女性的迎合讨好.  相似文献   
8.
常启云 《天中学刊》2009,24(4):60-62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传播内容、语言和传播过程的规范化来达到操控受众的目的.受众正是在大众传播编织的这张无形大网中,不知不觉间成为无处可逃的被"网"的"鱼".信息社会中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9.
鉴于不少学者认为道家"反传播"思想,本文从言与义、言与辞、言与果的关系三方面分析道家的语言传播思想,从而得出道家并非"反传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是隐性的意识形态传递,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建设好中国特色新闻学离不开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二者具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