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开平小学在不断探索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不断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推动校本课程多元化建设步伐.从活动的开发、申报等各层面逐步建设完善,目前已形成42个社团小组.随着对校本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学校初步探索形成了"3+X"校本课程学习架构,"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的效果逐渐显现. 一、"3+X"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X"中的"3"是指围绕我校办学目标"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为统领的必修核心奠基课程",包括"奠基人生为基石、建设家乡为轴心、美化校园为线索"三个维度;"X"是指发展学生特长的42个兴趣体验社团活动.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行政化""教材化"和"师本化"是西部贫困地区县域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化"特征,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校本课程开发新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化"水平,建设"研究—教学"双向型教师队伍,是西部贫困地区县域高中走出校本课程开发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行政化""教材化"和"师本化"是西部贫困地区县域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化"特征,建立"激励约束"相容的校本课程开发新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化"水平,建设"研究—教学"双向型教师队伍,是西部贫困地区县域高中走出校本课程开发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了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中存在着课程观念狭隘、开发能力不足、重构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应遵循课程的整体性、语文味和校本化的准则,可依体式特点整合必修课程,以课程群构建选修课程,以"语文"重构一体化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师资发展与课程领导中心依照"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全员化"的原则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出18种校本教材、开设了36门拓展型课程。重点落实"三维目标"和"教学五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小学课程建设中涉及的"学校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评价"和"学校课程管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要义做了系统阐释,重点回应了如何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模式、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及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构建等中小学校长、教师关于课程建设的常见困惑.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作为办学的一种点缀,在构建校本课程中或跟风而动,或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等,这都极大地削弱了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和其"补充"国家、地方课程的功能。为此,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确立了"一切为了成全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在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立足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  相似文献   

8.
<正>郑州市经三路小学在市级重点课题《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带动下,重点实施了特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我们将学校特色课程规划为四类,名为"3+1"梦想课程,即梦之舟——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梦之魂——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梦之舞——多元化的活动课程,梦之园——生动化的环境课程。梦之舟——校本化的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我们走进"梦想书海",构建了以"经典诵读""持续默读""亲子阅读"为纵轴,以儒学经典、唐诗宋词、儿童文学、现代绘本为横轴的阅读体系,让学生接触有价值、有内涵的经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的"宏大化""精英化"取向,使其增进教师课程能力的设想流于形式。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教师能力和学生兴趣的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着相通之处,但因其"微""小"和"扎根实践"的属性,用微型课程的视角解读校本课程,又使其具有了"灵活而有针对性""聚焦现实问题"和"小步子快跑"等特点。微型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课程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就必须因地制宜开发研学基地,因人制宜校本化规划、实施、评价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基地建设采用"自建+共建",规划采用"主题式+项目化",课程实施采用"双主导+两条线",课程评价采用"三度+五维",从而确保研学旅行的效度,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3日下午,江苏省泰州中学召开发布会,集中介绍该校"行政班+走班"教学试点有关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泰州中学继承和弘扬泰州名人、北宋教育家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体用兼备,平实即好"的办学主张,并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个性化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2015年该校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胡瑗‘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并于2016年1月份顺利开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南通非遗文化是"乡土资源"之一,具有一体化、嬉乐化、生命化、生活化的特质。学校建构南通非遗课程体系,运用多种策略,对其进行立体化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从而拓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空间,形成整合思维,让艺术特色在"蕊春研习所"的创办中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深圳市南油小学着力开展课堂文化建设,构建本校学习化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充分行使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完善"课堂+社团"的课程实施模式,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课程,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选修课的校本化建设是当前中小学课改深化的主攻方向。文章分别从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对初中生物选修课"校园植物调查"进行校本化开发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主题学习"教学主张,立足课堂实践,结合课题研究,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学科共同成长。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要求,积极打造面向学生的区本、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借助区域名师工作室平台,积极研发面向教师的区本、校本课程。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注重体现乡土化特色,在很多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可以采取确立乡土化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制定乡土化校本课程建设规划、调查乡土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农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需求、完善乡土化的校本课程内容等措施,以体现乡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建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工作,需要各层面、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校本课程建设使学校和教师获得了全新的课程意识,增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促进了校本化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创建自立课程体系,结合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校情、师情、生情,展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构建运行七立"1+1"特色校本课程,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推动自立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