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为契机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实施该计划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支撑就是要推动高等学校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建设面向文化建设、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协同创新体,促进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艺术院校在协同创新方面有天然和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崭新模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协同创新,关键在于改革体制机制。一、推动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我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零起  相似文献   

5.
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2011计划"颁布以来,许多地方高校紧密围绕该计划要求,积极发动高校主体作用,联合政府、其他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改革。文章对协同创新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期待通过建设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联合海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与资源,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北京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两种主要的创新方式,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协同度虽存在地区性差异,但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稳步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投入力度入手,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利益分享机制改革,有利于提升高校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协同度,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行业高校多年的实践来看,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有效汇聚校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已经成为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认真思考高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与实现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对农林高校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成效有了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该计划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科技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与"211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推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切实实施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落实"2011计划"为契机,不断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在新的起点上加大先行先试的力度,闯出了多条不同特色的协同创新之路。针对高校传统人才培养的缺陷,建议构建"寓教于研、教研相长"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江南大学不断探索与实践"开放、集成、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依然存在诸多矛盾、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环境不浓厚、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整合、大学生创业就业及其指导课程教育师资较薄弱等。我国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就制定出台并颁布实施了"2011计划",其核心理念就是新时期协同创新的价值内涵。在当前协同创新发展的"知识经济"大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就业建设的重视与投入力度,积极构建基于战略、政策、资源、知识、环境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服务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2011计划"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已经在全国高校全面铺开。各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制订适合学校发展的协同创新计划。协同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关于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协同创新对高校的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研究不多。本文主要研究了协同创新对高校固有职能的反哺作用,即协同创新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是高校科技创新内部高校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要素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外部协同的模式、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运行机制的提升策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联合构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资源共享,多赢发展.文章从跨学科研究的“大学科观”的角度来探讨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针对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基础、平台团队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学科发展和协同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协同创新的初衷就是要用一流的科学研究与服务来支撑一流的教学,最终一切都是为了人才培养。对协同创新的曲解或过度的包装对高等教育有害无益,这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为了使"2011计划"运行在正常轨道内,既有效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改革,又不偏离育人为本的初衷,应从理念、制度环境、管理文化、教师教学和企业参与等方面理解高校协同创新应以培育创新人才为根本,防止协同创新形式化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还高校协同创新的本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探索。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倾注优势资源,并依托政府、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等的全面支持,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方面的活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活力,最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可通过协同创新提高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由于政府政策引导不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学校产学研合作平台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受到制约和影响。地方高校应采取产学研深度合作、校企共建、科技中介支撑等措施,借助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是"2011计划"的重中之重,协同创新调动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各主体的积极性,强调优势互补的"大协同"。所以云南各主体不但要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而且,云南高校要找到自身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同中有特",不迷失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云南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尝试从促进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能力、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