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1]和文[2]中我们看到,历史上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极为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如何利用这些问题从 HPM 视角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我国召开第一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至今,我国的HPM研究方兴未艾,以历史相似性研究为代表的实证研究为基于历史的发生教学法提供了更多的论据支撑(如文[1]~文[3]),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了解所教主题的历史是教学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平均数是小学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了解平均数的历史有助于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汪晓勤教授把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分为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并概括出HPM(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教学的六大价值:知识之谐、方法之美、探究之乐、能力之助、文化之魅和德育之效。[1]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为例,通过重构平均数的HPM教学,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文[1]和文[2]中我们看到,历史上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极为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如何利用这些问题从HPM视角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呢?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HPM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教育取向的数学史对课堂教学,对认识数学的文化性,对师范生的培养均有重要意义。认知的历史相似性原理的系列实证研究、基于数学史的教学设计研究、数学史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运用数学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等挖掘了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我国召开第一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至今,我国的HPM研究方兴未艾,以历史相似性研究为代表的实证研究为基于历史的发生教学法提供了更多的论据支撑(如文[1]~文E33),特别是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日益丰富(如文E43、文E53),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高评价、低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文[10]中,我们提到了运用数学史于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PM 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为:历史研究→材料选取→教学设计本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历史材料作以考察和分析,为教学设计(另文介绍)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类与自然数有关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题 ,“文 [1]给出了二个定理 ,方法虽好 ,但却增加了记忆负担 ;文 [2 ]给出了不借助辅助定理直接证明的方法 ,虽然操作起来更容易 ,但其关键步骤 (即构造相关的不等式或等式 )不易想到” [3];文 [3]所述方法是以数学归纳法证题思路入手 ,先假设n- 1时命题成立 ,再看n时要探讨什么 ,据此“分析”一步 ,再行证明 ,也不轻松 .能否在文 [1]、[2 ]所述求解思路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既不“增加记忆负担” ,又非“不易想到” ,且较 [3]简便、易于操作的方法呢 ?其实 ,利用众所周知的命题“对于数到 {an}…  相似文献   

9.
HPM是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挖掘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历史,从历史中寻找智慧,推动数学教学的开展.本文借助"割圆术"与"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在信息技术下的融合,体会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织在数学课堂中所产生的重要教学价值,感悟主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八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学术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有关HPM方面的报告共36个,涉及张奠宙先生纪念、HPM理论探讨、HPM教学实践、教育取向的历史研究、HPM与大学数学教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6个主题.此次会议显示了现阶段国内HPM研究的特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实践案例增多;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范围拓广;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学段广泛.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已知正数a,b,c满足a+2b +3c≤abc,求5a+22b+c的最小值.文[1]用很难想到的配凑和多元均值不等式解答,由于太略,使人看不懂,文[2]把文[1]的太略详尽出来,虽然看懂了,但技巧之高,难度之大让人莫及,那么这样的题有没有好想也比较好做的解法呢?若有,何必去强求很难想到的技巧呢?其实,用导数求函数的值域(最值)就可自然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研究性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很多教研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使之向纵深发展 ,在理论上做了诸多的探索 ,并积极实践 ,积累经验 .但目前大多是限于理论上 ,而具体提供实践案例的则不多 .郝澎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则尤为突出 .在文 [1 ]中对研究性教学做了全面的理论上的阐述 ,并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性教学案例如文 [2 ],文 [3 ]等 .使我们这些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耳目一新 .文 [3 ]着实是一篇成功的研究性教学案例 .焦点弦问题应该说是圆锥曲线中较为典型的重要的问题 ,在讲完圆锥曲线后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理念-方式”的整体框架对比解析了《拼图与勾股定理》和《函数的多项式逼近:历史视角和新工具》这两个课例中信息技术使教育取向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解构、重构内蕴于教育取向的数学史深处的数学之精神、思想和方法,并使之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适切的课程理念、有序的融合层次、深入学科的信息技术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育取向的数学史以适切的着眼点进入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HPM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PM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得到我国数学史界和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数学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教学设计,关于历史发生原理的实证研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等是HPM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HPM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M主要研究数学史如何促进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IC-ME12中有关HPM的各类活动和研究论文,研究表明HPM具有数学史料教育取向的挖掘、数学史课程的研究、数学史教育价值的探索和实践、数学史和数学教材的研究等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认为HPM的研究呈现出关注教师教育中的数学史课程、注重HPM研究的教育倾向,以及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近来,笔者读到文[1],作者提供了一种采用旋转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结合苏教版教材设计以及平时的教学思考,笔者认为坐标旋转或者图象旋转这个知识点出现在理科的选修部分.这种先旋转再计算的解法对文科生而言,在不做相关知识补充的前提下,可能有失公允.那么,能否降低思维起点障碍,即不从旋转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认知层次出发,得出其他更加自然的解法?再者,文[1]采用的先旋转的方法,将反比例  相似文献   

17.
正源于数学问题354[1],文[2]和[3]、文[4]、文[5]实质解决了一些有关三角形"中线"所在直线上的点的问题.若作类比研究,仅把"中线"改变为"角平分线",则所得的问题(以下分别记作问题1、2、3)将如何解决呢?所得的最大(小)值点的位置又将如何作图确定呢?为答谢一些好友的支持和激励,笔者展开思考得到了一些漂亮的成果,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如何实现音乐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如何使信息技术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期文 [1]、[2 ]、[3]分别利用四边形和圆给出高二新教材中所述的四类平均数关系问题以 6种之多的平几解释 .但用解几解释的甚少 ,仅见文 [3]提供了西方学者给出的一个方案 [4 ] ,“但上述模型需涉及四条二次曲线的作图 ,这对于中学生而言并不简单明了 ,因而不适合于实际课堂教学”[3 ].我们自然会想 ,能否给出一种“简单明了”的“适合于实际课堂教学”的解几解释呢 ?回答是肯定的 .已知a、b都是正数 ,求证 :21a + 1b≤ab≤a +b2 ≤ a2 +b22 ,当且仅当a =b时等号成立 .笔者现借助抛物线模型给出它的一个解几解释 ,供参考 :如图 ,过抛物线y…  相似文献   

20.
论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已有很多文章见诸报端,阐述了有关创新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作为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如何认识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就相关的理论问题及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进行简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认为[1]: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