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型理论,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动态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创新形成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作用,互相促进。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下,以受众本位观指导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并通过节目设置,在节目方式、节目内容、节目时间设定方面以受众需求与受众收看习惯为服务宗旨进行传播业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2.
一、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产生背景及发展 1、节目评估的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前,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自发来信和媒体不定期到受众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方式,使媒体了解到受众对节目评价的一些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新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个媒体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受众的法宝。新闻策划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新闻运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变得炙手可热,各个媒体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重视新闻策划,特别是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更加离不开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益加大的信息量的需求,受众渴望出现新的播报模式,"说新闻"以快节奏、多变化的特点,温和幽默的语言被广大受众接受和喜爱。作为"说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主持人是联系媒体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因而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主持人应当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主持人良好的新闻素养、政治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说新闻"节目主持人更富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这样才能适应"说新闻"节目迅速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跟上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如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大前提下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新闻类节目,仍将是一个长期困扰电视工作者的问题。对电视文艺类节目表现形式、其他媒体表现形式和相关艺术门类表现方式的借鉴将是丰富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白添元 《新闻世界》2012,(7):118-119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为了加大单位时间的信息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但笔者认为,只有结合节目的总体风格、节目内容和掌握好自身业务素质等具体情况,把握新闻背景以及受众心理的"提速",才能真正达到受众要求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平台的技术发展以及模式转变正在改变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心理需求。基于此背景,各类电视新闻节目都在寻求创新转变升级,新闻评论类节目作为重要的新闻节目类型,改革之路也是必然选择。《中国舆论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个融媒体时事热点节目,本文以此节目为例,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转型的角度出发,分析节目特色以及创新尝试,以此来探讨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发展也十分迅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渗透和应用,使得人们接收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信息呈现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其中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虽然媒介创建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本文主要从新闻短视频拍摄前期、中期的构思和拍摄手法以及后期剪辑技巧,使新闻短视频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当中取长补短,推出更多受众喜爱的内容和节目。  相似文献   

9.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10.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媒体报道聚合是指一种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吸取它类媒体相关内容以提供更多更深的新闻来满足受众需求的一种媒体报道方式.在国内外各种突发事件报道中,运用媒体报道聚合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极大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为社会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纵观近年来许多媒体在报道重大事件时,除突出自身优势外,还吸取了其他媒体长处,为受众尽可能提供更快更多更深的新闻,这种媒体报道相互聚合现象日趋成熟且大有发展之势.为了深入探讨这种现象,笔者从媒体报道聚合表现形式、传播功能及如何运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打开报刊,满眼都是短信服务的广告;打开广播、电视及互联网,满眼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来参加活动或与节目互动的邀请。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从书信、电话渐渐地让位于手机信息。手机对媒体传播行为的介入使受众的积极性被更有效地调动起来,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变得模糊。起初,手机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新"字要求越来越高,时效性成为重要的新闻要素,大众媒体必须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做出快速反应,传播速度越快越能得到受众的信赖,也越有利于塑造自身的媒体公信力,而连线采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也是最简便的手段,它对导播的选材和策划,对节目主持人在直播中把控连线的走向,对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感知能力、总结能力、报道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升级。一个好的广播连线节目必须做到关心受众所关心的事件,主持人问受众想问的问题,记者提供受众想知道的情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刘曾山  林宏 《新闻窗》2007,(5):94-94
安顺电视台“安顺新闻联播”常采用字幕新闻这种形式,主要是将整屏文字加以配音播出,这种形式常用于一句话新闻、公文、政令和部分通稿等。但在众多媒体相互角逐互为促动的今天,自办电视节目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只有充分分析自身媒体的优势,丰富节目的构成形式,不断更新节目的采写制编手法才能有所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视媒体记者出镜进行新闻报道开始的比较晚,但是发展和创新的速度较快。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出境报道形式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不仅仅是直播节目采取现场出境,也正在尝试使用记者出镜的方式来完成一些追溯过往历史和文化的节目,目前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各类普通新闻也不例外,通过出境报道,更能真实地营造现场感。出镜记者置身第一现场,把静态新闻瞬间变为了动态新闻,记者以受众的"替身"身份报道身边事,增强了受众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7.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现场评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来自第一线受众的意愿带进新闻,从而使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一、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新闻由于沿袭了固有的宣传模式,一直用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单向性传播轨迹,使已经尝过网络媒体甜头的受众感到了不习惯,甚至反感.据于此,电视媒体开始探索节目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娱乐、服务等类型节目中,尝试让受众直接参与,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这一创新让观众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全新感受,电视节目的收视也再现新高.其后,电视新闻节目也开始尝试强化“互动性“这个功能,通过访谈、评介,甚至现场评说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来自第一线受众的意愿带进新闻,从而使新闻的贴近性和可看性大为增强.   ……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广大受众增加了观看新闻的途径,各种新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实时更新、动态传递,展现出新媒体的新闻编辑优势。为了顺应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新闻诉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突破,探索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之路。一、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新媒体是指新技术支持体系下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媒体、移动电视、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辑方式、传递方式更为灵活,给电视新闻节  相似文献   

20.
李艳 《传媒》2014,(14)
正国际新闻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要想在网络新闻媒体的冲击之下保持其固有地位,就需要从节目策划、新闻报道方式以及主持人素养等各个环节吸引受众的关注,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美国是西方世界中较早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商业化电视媒体竞争体制也将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推向了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