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赋体手法用于慢词的创作,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后继以辛弃疾、王沂孙等,几乎贯穿 了整个慢词的发展过程。以赋为词,适应了慢词的文体特征,契合并推进了词从小令到长调,从民间歌 唱到文人创作的演变过程,奠定了慢词曲折蕴藉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由于柳永对慢词的创作和发展 ,使慢词这种文学形式取代了小令的主导地位 ,这除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外 ,主要应从文学的角度去认识  相似文献   

3.
宋初沉寂的慢词经张先、柳永等文人的大力创制,突破了唐五代词风而风靡天下,再经秦观.周邦彦等的探索变得富艳精工,因而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词体文学之所以能够突破唐五代文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绮靡词风,逐渐取得文坛的正统地位,成为宋代文学标志,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璧,是与柳永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一、突破了花间词派题材狭窄的传统,丰富了词体创作的内容柳永是第一个致力于写词的文人。他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陶…  相似文献   

5.
<正>慢词的长篇体制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这便是应运而生的"以赋为词"的铺陈手法。作为宋代第一个创作慢词的词人,柳永一改前人词的小令短制,有意用即事言情、不求兴寄的铺叙手法,使词反映更多的社会生活、更丰富的人物感情。宋代李之移首先注意到柳永这种独特的表现技巧,他指出:"耆卿词铺叙展衍,备足无余。"(《跋吴思道小词》)清代周济称赞柳永这种技法:"柳词以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句勾勒提缀,有千钧之力。"(《宋四  相似文献   

6.
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词体文学之所以能够突破唐五代文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绮靡词风,逐渐取得文坛的正统地位,成为宋代文学标志,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双璧,是与柳永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初期的词人中,张先是除柳永之外较早使用慢词长调的.他以小令作慢词,结构简单,语言清新秾丽,铺叙中亦讲求含蓄蕴藉,形成一种清幽淡远的韵味;同时张先还率先大量使用题序,拓展了慢词的内容,对慢词的体制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抒情结构、抒情手法、抒情语言和韵律三个方面论证了柳永慢词的抒情艺术特征.认为柳永慢词以铺叙展衍、曲折层深的艺术结构,浅显易懂的语言及曼妙宛转的音律,叙事、描景、抒情而达到情景交融,从而熔铸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抒情艺术,并对后世词坛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慢词因其体制较长而有了比小令更多的抒情空间。柳永是我国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柳词的情感往往在时空频频转换中一波三折。他表示时间推演的方式有白描直写、自然风物、常识推断、心理活动动词、隐晦典故等;表示空间挪移的则有相关名物、标志符号、"介词+名词"、动作暗示、转换口吻、词意分析等方式。这些模式套路对后世词人创作慢词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孙维城词兴起于晚唐五代,至宋初趋于成熟。宋初词家对词的发展功莫大焉!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为其中翘楚。然而论者往往忽略张先词的历史作用,论雅词则谈晏、欧,论慢词则称柳永;对于张先,只言其“三影”名句,吉光片羽,何足名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