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男性形象为主的小说,但也塑造了七十多个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小说叙事结构、情节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是围绕男性人物展开的故事里的一个个叙事因子,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男性形象,女性形象却为数不多。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态度也多是轻视乃至蔑视。从女性形象的丑化性塑造入手,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以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两个男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张爱玲个人对当时社会中男性的懦弱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与变态心理的认识和谴责。这些人物的素材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联,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形象丰满且更具血肉,具有一定的社会隐射性和代表性,也代表了一个时代觉醒的女性对性别的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沙博理和登特杨(男性译者)所译《水浒传》为对照本,结合译者赛珍珠(女性译者)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女性身份两大要素,探讨不同性别的译者传译《水浒传》女性形象时的翻译策略与立场差异:沙博理和登特杨译本奉行与原作一致的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立场;赛译本却从女性角度出发,引导目标读者重新评价被封建意识形态烙上负面印记的女性人物,修正了《水浒传》原著中被歪曲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了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加符合西方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以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两个男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张爱玲个人对当时社会中男性的懦弱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与变态心理的认识和谴责.这些人物的素材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关联,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形象丰满且更具血肉,具有一定的社会隐射性和代表性,也代表了一个时代觉醒的女性对性别的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浒传》中塑造的英雄好汉家喻户晓,但笔者却对作品中的几十个女性形象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有效烘托了男性人物形象,而且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丰满,更有思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笔者着眼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对其艺术塑造特色作了深入剖析,深化了对当时社会心理和女性生活世俗状态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的女性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地位极其低下。而当我们聚焦《水浒传》里的女性,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品里有作者及社会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作品虽然在审美倾向上对女性的形象显得落后了些,但是里面塑造的几位女性形象却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三类来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女性外貌美丽非凡,但心肠歹毒,谋算过人,下场悲惨;而以扈三娘等为代表的梁山女英雄则外貌丑陋,但不失英雄气概;以王婆为代表的老妇则是贪恶。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在《水浒传》这一优秀作品中,作者刻画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当前仍有一定现实价值,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女性人数形象。本文就水浒传》中女性人物形象及现实价值进行简单分析,以便能够更好理解作品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为我们展现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英雄世界。梁山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必然导致性取向的偏差———同性恋现象出现。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从《水浒传》人物对两性人物的不同态度来分析其性取向,并探究其性取向偏差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的妇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她们几乎是全方位地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女性意识觉醒了,从传统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纷纷从幕后走向台前,与男性一争高下,从十七年的爱情叙事作品对女性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女性全新的精神面貌。但由于对女性地位颠覆式的强调、由于女性对社会、政治活动等的过分参与,由于主流舆论的强势宣传,建国之初的人们正试图抹掉一切女性与男性的界线。从十七年爱情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行事与思维方式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女性在觉醒的同时,女性意识又被极大地消解与弱化,女性的女性特质正在丧失,女人正在男性化或已经演变为非女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勘《金瓶梅》与《水浒》相关的文字,推测《水浒》原本的面貌。笔者以何九验尸及王婆实施挨光计的时间两件事切入探讨,认为容与堂本(或其祖本)篡改了《水浒》原本的一些内容,所以容与堂本已非《水浒》之原貌。而《金瓶梅》所袭用的《水浒》是一种经过简单拼凑的文本,刊刻者所据的早期版本不全,配以当时流行的晚近版本补足。  相似文献   

13.
以《水浒传》中文本人物塑造为出发点,通过建立人物性格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天罡星的性格特征进行共性概括和类型划分,归结出36天罡星豪杰气概、好汉气性、猛将气势的总群体特征及分出5个性格特征比较明晰的大类,并从时代审美情趣角度探讨天罡星性格共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有十一位是庄主出身,这些庄主大多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是他们最后都走上了强人的道路,这和他们的金钱、社会威信和地位优势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职业优势,才决定了他们在和官府相对抗的武装起义中的领导地位以及起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6.
尽管近20年的《水浒传》版本研究成果并不特别突出,但由于研究范围、学术视野和考察重点的转换,学界在简本研究、祖本探考和部分罕见繁本的分析上还是超越了前人,呈现出局部深刻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18.
水浒故事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对宋江起义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主观的产物。因此,要判定水浒故事在元代是否定型,那就应该看,在元代水浒故事是否已经达到最大的蕴含,在读者心中形成明确的水浒旨趣,并成为后来区别与衡量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水浒故事在元代并没有定型。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中很少写女性,即使写了几个女性,要么丑陋彪悍,使她们男性化,要么风流淫荡,让她们成为好汉们的刀下鬼,但不能据此认为梁山英雄仇视女性.透过对<水浒>人物武松、石秀的心理分析,可以看出英雄并非无情种,是梁山泊的那种"非人"生活环境使人无法得到人类正常的情爱,而男女情爱对于维系一个社会或集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梁山向何处去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