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探索与研究日益重视,除大量引进出版国外的影视美学理论著作外,国内学者的影视美学理论著述也不断出现.其中<影视美学>一书是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多年从事影视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有相当代表性的影视美学专著.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中国电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21世纪的中国电视把脉,深入探讨研究当前电视创作、播出和市场运作过程中众多亟待解决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为中国电视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加强电视人和电视理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基于这样一个宗旨,中国视协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召开的“2000年中国电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于6月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 会议分别由中国视协高校艺委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和中国视协高校艺委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主持。首先,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致开幕词,希望借此次研讨会和以后不断…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四届未名大讲堂"与名记者,名主持、名专家面对面"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白岩松、敬一丹、陆小华、彭吉象、时统宇、尹鸿、喻国明、俞虹、朱虹、张颐武、张志君等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围绕"2008中国媒体新起点"这一中心议题,就2008年重大新闻事件给中国媒体带来的启示进行广泛探讨,并就中国媒体的现在和未来展开深入对话.论坛由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和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俞虹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4.
李文朝军事类电视作品研讨会近日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视听界》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驻各军区记者站站长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上,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李文朝同志作了题为《把握好角色定位坚持改革创新在军事电视宣传的长河中破浪前进》的主题发言,就军事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开扩、创作规律等问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彭吉象教授认为,军事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应…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为纪念中国电影的百年诞辰,特地在2005年举办、协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5月,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之“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学术研讨会”;6月,参与协办了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美国亚洲电影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与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了“百年中国电影与大众传媒”学术座谈会。这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学会致力于“推进影视教育事业,繁荣影视文化与学术”的宗旨。为集中体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念百年中国电影的成果,本刊特约请学会的会长、副会长从不同角度各自撰文,集结成这一“纪念专辑”,以纪念。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78-79
<正>上个世纪90年代我开始关注电视批评,2000年出版了关于电视批评的著作《电视批评论》。2006年底又作为首倡者和主持人,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的其他几位会长、副会长,邀请了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专稿中国传媒世纪寄语………………(丁俊杰等1-1)传播文化研究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尧风1-7)“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电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孟建 1-2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彭吉象 2-1)《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施2-7)当今中国城市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及传媒对策…………(叶家铮等3-1)意义、生产与消费──与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闻爱好者》2011,(21):107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现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特邀理事。他还是多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影华  相似文献   

10.
甘惜分同志1916年出生在四川邻水县,抗战初期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党的培育下成长。抗战刚胜利,他曾作为随军记者前往国民党统治区大同,写过题为《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的报道,由延安新华分社向全国广播;他在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当过多年记者。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他小时家庭贫穷,一些纨绔子弟看不起他,欺负他。甘惜分回忆少年生活时说:“这种不幸遭遇,却激发了我的上进心。我看着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他们嫌我穷,我还讨厌他们是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2日上午,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华文明大视野》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应邀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团中央、北京大学和关工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部门、团体及学校的领导、专家、学者30多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近20家新闻媒体派记者前来采访。出席会议的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周慧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等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前夕,数百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济济一堂,聆听中国著名新闻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甘惜分教授作《中国记者的精神状态》的专题讲座。“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不但要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还要成为世界的新闻强国,要让中国的新闻材料成为世界的权威材料,让中国的记者成为世界上的名记者。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上真正民主、团结、进步、文明的象征。“这是年近九旬的甘惜分老人对跨世纪大学生的寄语,是中国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期望,更是祖国的赤子对新千年母亲的衷心祝愿。他的讲座掌声不断,鼓舞着莘莘学子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奋斗的信念。甘惜分,22岁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又进延安马列学院学习马克思主义。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和晋西北党校担任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日本投降后,他调任新华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1954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副教授,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合并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该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可以说新中国的新闻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九.立足于国际电视业专业化频道发展的整体趋势,彭吉象教授系统分析了专业化频道兴起的多重背景,并就发展历程、运作体制等问题展开深入论述.针对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整合了国内外相关专项研究的最新资料,对专业化频道的生产模式、评价标准、节目分销系统、营销策略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4.
198 3年 8月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 (1995年更名为“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成立。 2 0年来 ,该学会团结全国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 ,在影视学术研究、影视教学、影视学术国内外交流、师资与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为中国影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纪念该学会成立 2 0周年 ,本刊约请了该会的会长、副会长各自撰文 ,集结成这一纪念专辑  相似文献   

15.
杨纯 《新闻知识》2008,(3):70-72
徐宝璜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学者。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官费留学,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新闻学。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并兼校长室秘书、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等职。1930年6月1日因病不治逝  相似文献   

16.
8月24日,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专家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影视》《现代传播》等媒体的负责入齐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新媒体形势下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和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7.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3月6日下午,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举办的“教育电子政务之高校数据中心建设”座谈会在教育部业务楼侣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教育部政务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曾德华.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副总编、《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主编董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十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专家与IBM、甲骨文、微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出版社主持的<中国电视批评史>出版座谈会于2010年11月20日在西安召开.国内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胡智锋、周星、彭吉象、陈旭光、黄式宪、孟建、王甫、李亦中、时统宇、李幸、黄匡宇、白贵、陈犀禾、郝朴宁等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领导、编辑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省级卫视与特色频道建设研讨会”,8月下旬在京召开,就广西卫视女性特色频道实践进行专题研讨。来自国家广电总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广东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搜狐网、人民网等20多家首都媒体和专业期刊的编辑记者与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21-23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第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学会奖”、首届中国影视“学院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南方电视台协办。国家教育部、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中国传媒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相关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到会祝贺并颁奖,国内外近百所高校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0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