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人的文章,说难写也难写,因为“人”有太多东西可写,外貌、性格、事件,要从哪方面入手呢?其实方法很容易:只要抓住所要描写的人的一个特点,便足以下笔。  相似文献   

2.
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缺少必须的前提条件,就办不好或办不成事情。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好的材料,写作技艺再高超的人也写不出动人的好文章。认识到材料是第一位的重要性,我们平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语文教材、名著报刊,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4.
陈华 《新疆教育》2012,(19):90-90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表。”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的: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费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学生说:“作文最难写,我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好。”而面对着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教师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们说:“作文最难教,我想方设法却效果不佳。”“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作文是本色的作文。吕叔湘先生对学生说过:“本色主要是就内容方面说,就是写自己所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什么呀,我‘应当’知道什么什么呀,我‘应当’有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情呀,就照这个去写。如果这样去写,就不免弄虚作假,或者套用别人的文章,或者搜索现成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本色了。”也就是没有个性了。有这样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8.
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往往从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入手,并且重点放在“多角度地研讨精彩片断”上,至于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往往被忽略。这样,学生不仅不能进入作者.就连作品也不能完全进入。哪里还谈得上走出作品、走出作者呢?不进入作品和作者,课文的典范性就打动不了学生,也就不能推动他们走出作品、走出作者,去深入生活,占有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对中年级学生进行片段习作训练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片段训练所要写的,往往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体、一处景的一部分,表面看来,学生易观察、易说写,但要真正抓住训练实质,收到实效,也并非易事。我们以哑剧为载体,“于无声处听惊雷”,通过看哑剧、说哑剧、写哑剧,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和写作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拟题上突出“新”字。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也是全文的眼睛。只有扣题而写,文章才会紧凑、集中。如以“书”为话题,有人拟题为“思想的源泉”。这个题目太大了,难免会泛泛而谈。有的同学在拟题上注重“短、精、巧、新”便拟题为“书痴”、“书迷”、“书缘”,写“我”与书的密切关系,写书帮“我”战胜了困难,使“我”获得了成功。这样的题目才生动、形象新巧。 立意上突出“新”字。话题作文要在立意上狠下功夫,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 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只有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才能真正达到“人无我有,人有…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12.
新《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记实作,一定要说真话,吐真情,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作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指导的根本和生命。这就告诫我们,须把“为求真”作为指导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把导写“诚实”与教做“诚实”人结为一体,从而发挥作教学的“练育人”的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么写”。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简单地说 ,就是 :一要积累材料 ;二要科学训练。一、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前提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题目一出 ,然后简单地谈谈写作的思路 ,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去写。但是 ,写什么呢 ?很多学生搜肠刮肚 ,东拼西凑 ,应付了事。有的学生在作文课上甚至一筹莫展 ,任凭时光流失 ,往往遭到老师一番训斥。殊不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 ,原因就是大脑一片空白 ,无话可说。因…  相似文献   

14.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材料、老例子,味同嚼蜡,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规定性很强的考试作文中,文章的别具一格,往往就体现在材料的新颖上。比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考生写的是学骑车、学游泳、学做饭,这固然也切题,但大家都这样写,就谈不上什么新意,而且简直令人生厌了。聪明的考生就不是这样,他们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写尝试向报社投稿,尝试假期…  相似文献   

15.
封彦明 《学周刊C版》2011,(8):175-175
一、练习不拘一格。赏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加以一点儿限制,让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会乐于写。  相似文献   

16.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17.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初中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文章的结构必须完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开篇点题;叙事、写景后点题;结尾呼题,点明文章主旨。应解决的问题之二是让学生明确“要写什么(记叙文是写人还是叙事、议论文中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这是选材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某方面的写作素材罗列出来,让这些素材跟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套近乎”,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越近乎的素材越要详写,写具体。因为只有这些素材,才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作文材料,也是突出作文主题的材料。这也就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应解决的问题之三是“怎样写”,这是关系到语言表达、谴词造句、语法修辞、逻辑顺序的问题。在指导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形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多角度设喻;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写人物时,宜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这些问题也是阅读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黎强 《文学教育(上)》2008,(20):136-137
郭沫若说“书如其人”,本义是指书法笔迹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里,我认为“书”可能理解为“作文”,因为文字是我们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语言表达习惯、学识程度、品德修养等。在多年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他们的特征,对新事物的思考,或好奇,或向往,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区级小学作文研讨会上,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以“瘾”为话题的作文。经过一番启发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的爸爸烟瘾很大,每天都需两包多烟,我劝了多次,终于被我劝止了,我准备写这个题目:《我劝爸爸戒烟瘾》。老师说:“好的。”有的说,我的外公有酒瘾,他的血压已经很高了,外婆不让他喝,他就偷着喝,我准备用这个材料写:《外公的酒瘾实在大》。老师说:“这个材料也好。”有的说,我有买书的瘾,每个星期都想买几本书,不买,就非常难过,我想写这样一个题目:《我的买书瘾》。老师说:“很好。”这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准备写这样一个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