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择校热"现象是目前遍布全国各地,并且"愈演愈烈",而在"择校热"背后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其核心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因此本文意在从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来分析"择校热"现象背后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本质,并提出为树立"教育公平"旗帜的一些针对性建议与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学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现象并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集合了观念、利益及价值冲突于一体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对"择校热"现象成因进行分析和深度追问,可以清晰地认识政府、学校、择校群体之间存在的观念、利益、价值冲突,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均衡利益、明确价值来缓解和降低"择校热"过程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曾联合展开过关于取消择校问题的调查,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择校热,您认为应该首先问责哪一项?"这一问题上,1082名受访者中有超过76%的受访者选择了"教育主管部门"。可见,在群众心目中,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在"择校热"这个问题上主动亮剑,有所作为。近几年,许多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缓解"择校热"上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择校热"会破坏义务教育的平等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其中,最关键是教师不均衡,教师的发展在不同的校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鉴于此,需要区域内师资队伍的有效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教师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教师多样化流动;建立区域内的"大义务教育"体系,促进区域内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择校风盛行。试从分析"择校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择校热"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择校热"引发的教育不均衡现象存在已久,如何让择校、择班、择师热逐渐降温,只有"均衡编班",才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校风学风建设积极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1,(7):16
郑国辉3月2日在《扬子晚报》撰文指出:名校一年一度的"小升初"招生家长的择校热与往常一样正在不断升温,而且今年来得更早、更猛。纵观全国各地的招生办法,赞成和反对的都有。在省市"两会"上尽管有关招生的提案和建议层出不穷,但多年来并未找到更好的能医择校热的"神丹妙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愈发强烈,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引发"择校热"、"奥数热"等教育失衡问题。文章以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为例,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战略取向,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宁贵 《教育》2015,(10):72
现在人们对教育有很多的诟病,尤其抱怨读书难,读书贵,以及抱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这些问题似乎都与"择校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择校热"已成为每年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前后社会反响最强烈的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士高度关注。作为在义务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对此关注也在情理之中,本文以一个在义务教育初中工作多年的教师角度,来谈谈和审视这个热点问题。"择校热"的产生择校之风开始盛行大约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教育产业化"思想的影响,为了改变教育经费的不足窘境,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许多学校依托公办资源,开设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影响教育公平、引发“择校热”和制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徐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和目前普遍存在的“择校热”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6月底7月初,恰是学校招生繁忙时。综观以往情况,家长各显神通,"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今年本市招生,萌生了一个新气象——"择校热"开始有所降温!究其原因,乃是教育均衡初显效果、绽放异彩。一、刚性指标导向,"择校热"望而却步(一)实施标准化建设,不让一所学校掉队。2011年开始,太仓市贯彻江苏省教育厅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5.
潘磊 《江苏教育》2014,(9):59-61
说到底,"择校热"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要解决"择校热"问题,必须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为做好相关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谋求均衡发展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16.
锐评     
正困惑中的"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201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公平感调查报告目前发布,多数公众积极评价近3年来教育公平的改善状况,但仍有26.7%的公众对彻底治理"择校热"缺乏信心,24.3%的公众不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燕赵都市报》3月20日)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14,(28):8-8
正问:"择校热""超大班额"等问题在我区各城镇小学、初中普遍存在,我区近期出台了什么政策予以解决?答:为了解决城区"择校热"、城镇"超大班额"等问题,我区近期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工作。4月16日,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试点范围包括哪些地区?申报成为试点城区需要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在花:据报道,从今年起成都建“新优质学校”缓解“择校热”。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能抚平长期以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择校热”之痛。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择校热”之风依然盛行,甚至个别地方愈演愈烈,此举措为推进教育公平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基础教育客观上存在着"择校热"、"负担重"等现象,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各级政府反复调查研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学术界也反复研究,提出许多对策建议.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统一思想、找准对策、共同努力、狠下功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人把主要原因归结为现行高考制度,认为"高考指挥棒"效应导致了基础教育的"择校热"、"负担重"等现象.本文试图客观、全面分析包括高考在内的高中升学考试现状,沿着发挥"指挥棒"作用的思路,探讨引导基础教育特色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择校热"已成为多年来困扰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焦作市通过实施"以强带弱"的集团化办学战略,重视顶层设计,因地制宜运用模式,实现校区、校际之间的管理融合,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发展不均衡、管理融合不到位、硬件设施需完善等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坚定信心,实施典型引路,学习外地经验,把集团化办学推向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