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在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史中,师范教育家屈指可数,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陶行知是教育学家,也是第一流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同其所创建的晓庄学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均享有特殊的地位.对晓庄办学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实现"川流不息的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何谓"师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3.
1927年初,陶行知怀着改造旧师范教育的宏愿,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来到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着手创办我国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晓庄师范。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头脑、农民的身手、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因此招生拒收书呆子、文凭迷、小名士三种人。这无疑象一声春雷震动了教育界。北京清华学校二年级学生操震球1月5日给陶行知写信,表示愿意离开清华学校投考试验乡村师范。陶知行喜出望外,立即回信表示赞赏:“您在清华学校好比是天上的天使,皇宫里的王爷,现在要发宏愿,放弃养尊处优,回到人间,过我们茅草屋的生活,这种‘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简直要叫我们五体投地的钦佩。”为了帮助操震球由年累人的一时冲动化为坚定的意志,陶行知在回信中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的校本部前身是"福建省立乡村师范附属小学"。这所乡村师范学校是根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式学校。乡村师范学校成为革命的摇篮,许多师生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老一辈革命家童小鹏、何廷一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抚今追昔,我们深刻认识到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座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我校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开展了特色教研活动。一、学研训,提升教师素养1.教师必须长进。陶行知指出:"教师必须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是一生的同志与挚友。他随同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并以晓庄师范作为自己办学的榜样和砥砺,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晚年多次来到晓庄,鼓励晓庄的师生铭记陶行知,继承陶行知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影像陶行知     
为新安小学题词1929年春,为发展江苏北部乡村小学教育,陶行知派晓庄师范学生李友梅等到淮安创办新安小学。晓庄师范被封闭后,汪达之临危受命主持工作。陶行知写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消息传出,担任晓庄学校校长的陶行知不由得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小学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后,同学们都很高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陶行知流亡日本晓庄师范遭封闭,向陶校长发出了逮捕令。校长逃难,潜入上海租界.不久,陶行知进入了“流亡日本”的时期.关于陶行知流亡日本,至今在他出国,归国年月等问题上,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晓庄的学生,与陶行知晚年有较多接触的戴白韬先生就陶行知流亡前后的情况,作过如下的记述:“大约是一九三○年的秋天,陶氏悄然离沪,东渡日本.……大约是一九三一年的春天,陶氏从东瀛归来,隐蔽在北四川路,我们仍只能夜晚约会于小饭店.……我们问他在日本时,可有什么感觉?他说,日本之所以强,强在他的科学发达.……”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省教育学会、高教局、教育厅、南京市文教办、教育局、晓庄师范、新安小学等十三个单位发起成立的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于去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晓庄师范举行了成立大会和首届学术报告会。会上交流了九篇论文,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张文郁教授应邀向出席会议的代表作了报告,他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是陶行知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创立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理论,重要的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用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以更好地为当前的教育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20年代后期,继南京晓庄师范而创立的浙江湘湖师范,也是一所实践生活教育的新型学校.校长金海观(1897~1971)系浙江诸暨人.20年代初期,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和东南大学教育系,曾亲聆陶行知先生教诲,深受其教育思想熏陶.1930年,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被国民党政府借故封闭,陶先生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金海观接任湘湖师范学校校长后,继承了陶行知在晓庄开创的大师范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
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建校五十八周年的前夕,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吴树琴同志。当我轻轻推开房门,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我的面前,用慈祥的眼睛望着我。我有礼貌地问:“您是吴老师吗?”她点点头:“是的,你是……”我回答我是晓庄师范的学生。她立即热情地让我进屋,叫我坐下。我说:“吴老师,我们晓庄师范是陶先生创办的,可我们对陶先生的事迹却了解不多,您能否扼要给我们谈谈。”昊老师稍稍思索了一下,说:“陶先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促进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工作,广东省教育学会、广东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于3月21日至22日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省社联的负责同志,以及陶研会代表共五十余人.陶行知先生的次子陶晓光,全国政协委员、陶行知先生的学生、香港中华业余专科学校董事长司徒辉先生,该校董事、广东省人大代表刘锦庆先生、黄焕昌先生也应邀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山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农村小学,围绕中师培养目标,学习和实践陶行知先生试验乡村师范的理论,进行了在农村建立“中心小学”的改革试验,其目的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乡村师范,培养山区农村欢迎的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创业的视角审视陶行知的一生,他并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创业者",是一个不为金钱奋斗的"创业家"。早期的宗教影响,中国传统知识人的淑世救国情怀和教育科研者的实践理性是促使陶行知成为教育创业垦拓者的主要因素。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典型的四次教育创业活动,它们彰显了陶行知宽容博爱、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双家"精神,其教育创业的励志事迹和启人深思的"双家"精神对当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教益。  相似文献   

16.
<正>办学热情——陶行知与他的新安学校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委派他的三个学生李友梅(中共地下党员)、蓝九盛、吴仁辅到苏北淮安创办晓庄师范苏北特约实验学校——新安学校(即现在的淮安市新安小学),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当时新安学校的建制分小学、初中和幼稚园,是我国较早的幼、小、中相衔接的实验学校。办学宗旨是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培养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子女和孤儿,以及党的干部子女。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蕴含着鲜明的人民性、务真的实践性、蓬发的创造性、全位的宏观性和躬亲的师范性;人民第一,实践第一,创造第一,宏观第一,师范第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伟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制订闽陶实验学校设想方案和办学的指导思想.第一,办学宗旨实验学校将依陶行知先生为之奋斗的"新国新民"目标为其办学宗旨.以当时而言,所谓"新国",就是要改造旧中国,创建新中国;所谓"新民",就是要唤醒民众来挽救民族危亡和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它的核心是将教育实践跟执行时代使命紧相结合,而结合的纽带是人民大众的警悟与觉醒,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吏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等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力求通过时案例教学法的阐述,以此来说明案例教学法与"教学做合一"的契舍,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研究中的“晓庄学派”是以陶行知创立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在地缘上,源于晓庄师范学校;在学缘上,由陶行知亲授;在业缘上,共同推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对“晓庄学派”的研究,是陶行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徐正林 《生活教育》2014,(13):23-27
从教育创业的视角审视陶行知的一生,他并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创业者",是一个不为金钱奋斗的"创业家"。早期的宗教影响,中国传统知识人的淑世救国情怀和教育科研者的实践理性,是促使陶行知成为教育创业垦拓者的主要因素。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典型的四次教育创业活动,它们彰显了陶行知宽容博爱、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双家"精神,其教育创业的励志事迹和启人深思的"双家"精神对当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