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Fazio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家庭因素调查问卷>对130名中学生进行测评,探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中学生的性别、地域、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2)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支持以及中学生本人对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认同度存在很高的相关,与"家庭情感"变量的相关显著,与"家长期望"变量的相关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应对方式、社会关系等因素有显著正相关;遗传、性别、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与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低度相关。考察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助于找到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常青 《江西教育》2006,(11):29-3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一、家庭教养对儿童性格形成起奠基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的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往往是通过家庭而起作用的,家庭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的生活条件与生活方式、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孩子…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人格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的场所,所以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父母教育观念、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四方面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学习困难与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习材料、父母一致性、父母关系等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并无显著联系。父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学习材料、父母督导等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但与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也并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7.
臧楠楠 《成才之路》2010,(35):84-84
儿童期是人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场所,所以家庭人际氛围,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等家庭因素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民主权威型五种,父母对儿童的期望有适度和不适度的。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与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以及父母对儿童的适度期望都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父母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计划"中重要内容。在"开端计划"、"儿童保育运动"和"家庭援助方案"中父母以课堂志愿者活动、义工、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以传递家庭中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传统,监督保育与教育的各种实施措施改进和总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子女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心理幸福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量表对950名城镇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2)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组织性、家庭知识性、父亲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联合预测城镇初中生幸福感31.6%的变异量.从而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两者能够有效地预测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郅焱 《华章》2010,(35)
探讨家庭因素与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素质及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及态度等众多因素严重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结论:必须改善家庭结构,提高父母文化素质,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并且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武,才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家庭结构小型化、女性就业意愿强烈、离婚率增加及祖孙隔代家庭增多等家庭变迁,对我国传统家庭功能造成了冲击。一方面,父母无力承担儿童课后教育、照顾与保护的重任;另一方面,当前的儿童课后服务供给主体又存在多重隐患,协助与支持家庭的教育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各级政府需承担起儿童课后照顾与教育的公共责任,科学制定儿童课后照顾与教育服务制度,合理规范儿童课后照顾与教育服务市场,优化与恢复家庭及学校在儿童课后照顾与教育服务的功能,保障儿童获得公共照顾及教育服务资源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和加拿大学者合作编制的问卷,以288名中国与加拿大儿童青少年(7~14岁)为被试,考察他们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使用的纪律教育方式所做的判断和推理,结果发现,中国和加拿大儿童青少年普遍对爱的撤回给予较低评价,而对教育诱导的纪律教育则有较高认可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对羞辱和爱的撤回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评价会更低,认为这是一种"心理控制",对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有不利影响。在对羞辱方式的评价中,只有10~11岁年龄组对社会比较羞辱的评价高于连带羞辱。对父母纪律教育方式的评价和对心理伤害的知觉有一定文化差异。两国儿童青少年对家庭纪律教育方式的道德判断与推理共性大于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2):13-14
现如今,乡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使得很多乡村儿童逐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培养与爱护,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乡村儿童生活与教育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对乡村儿童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引导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乡村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共同努力来帮助乡村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成才塑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儿童抓起。家庭是儿童德育的摇篮,父母应对家庭气氛,家庭风气,教育态度与方式等进行优化,为儿童营造良好道德品质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五、儿童发展的合力──家园同步托儿所、幼儿园固然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家庭也不可忽视。实际上,儿童的发展是儿童与教师、父母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促进儿童的最佳发展,就必须把幼儿园、家庭等各种教育因素统一起来,以产生综合影响,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情感的一个共同源泉是父母和家庭。每个儿童都需要情感教育,父母需要不断建立与强化情感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情感教育智慧。基于家庭忽视情感教育的基本问题,明确家庭情感教育的四大行动:家庭情感教育意识与情感关系建立行动;家庭情感教育环境营造行动;情感品格涵养的仪式传承与创新行动;父母情感教育素养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期在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在这种缺少父母亲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要想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抓共管,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广西壮族农村儿童家庭环境及其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我们对广西某县4个乡镇的409名壮族农村儿童(平均年龄为77个月,标准差为3.63)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根据美国研究院的儿童入学准备测验和父母问卷改编而成。结果表明,父母是否在家对儿童入学准备成绩有一定影响。根据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等分组的儿童在入学准备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家庭学习环境、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是预测儿童入学准备成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