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利用《语文读本》和进行课外阅读,正适合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本文就如何进行阅读,给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要学好高中语文,必须要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套《语文读本》,与高中语文材料同步使用,由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但是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不重视《语文读本》的阅读,甚至将其束之高阁,枉费了语文专家们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读本》,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与高中语文新教材配套使用的辅助读本,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这套《语文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可是在实际教与学当中,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这套《语文读本》的教与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读本》是语文学习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读本》的四个作用,即《读本》可作为语文预习的资料;《读本》可以作为课后迁移训练的资料和素材;《读本》运用得是否恰当,标志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读本》体现了语文课整体阅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以上四个方面突出了《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了《语文读本》也是学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命脉。课文选文在数量上的局限和内容上的限制,以及课外自选读本的良莠不齐或单一性、功利性等,给学生阅读带来了量上的欠缺和质上的困惑,而入手一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语文读本》)作为现成的阅读资源,被闲置或荒废,却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实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损失。鉴于此,我们在《语文读本》开发与享用上作了一些尝试(下文选例都来自《语文读本》第二册,简称《读本》)。  相似文献   

6.
案例回放 每周五下午两节语文课是我预定好的《语文读本》阅读时间。在一次教学预备铃响过后,我就自信满满地抱着教材和备课本从容走进了教室。因为上周刚学习了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所以我就布置学生预习《读本》中的同类作品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宋晓梦的《访西安古城》,希望通过对教材和《读本》中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磨砺学生辨析和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读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看出阅读与语言的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材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每学期一册,每册约40万字,就像高中生的袖珍图书馆,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手一册的《语文读本》,由于许多教师主观认识上的模糊,致使学生将其束之高阁。视若无物,枉费了语文专家的一片苦心,使学生身处宝山,空手而归。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语文读本》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记录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不仅与高中基础语文课本的内容相关联,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拓展阅读训练。所以,高中《语文读本》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教学课程的编排较为紧凑,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对《语文读本》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以苏教版的《语文读本》为例,对《语文读本》的特征和作用及其应用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高中《语文课本》的自身价值及有效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丽 《学语文》2002,(1):20-20
根据人教版新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三册说明,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第三册第一单元收入的主要是现当代的诗歌,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光靠教好课本里那点诗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使用《语文读本》。我借鉴别的老师的做法,把课文与《读本》的关系定为以下几种: 取法:如学习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后,学生写读诗随笔,可让他们课外去读《诗人读诗》,虽说学生达不到任洪渊的理论深度,但可以借鉴作者的写法。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诗随笔《远行者的歌》: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量要达到300万字以上,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必修教材和《语文读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读本》的使用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有些学校教师对《语文读本》的处理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认为《语文读本》是课外书,随便读读就行,因此,采取的是无计划、无指导、无落实的态度。学生认为《语文读本》要在课外完成,有些篇目难读难懂,把过多时间花在读本的篇目上是浪费时间。或者有的  相似文献   

11.
梁炯 《阅读与鉴赏》2011,(11):10-11
当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厚厚的语文读本不受学生重视。《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读本》,引导学生挖掘出语文读本的利用价值,才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课堂教学扩读课堂教学扩读主要是根据课内教学课文,补充、配合教科书而使用的课外文章。是为了增加语文阅读的容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寻找的相关课外内容。是从读本中选取对教学课文有直接显示作用的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性材料等。所以要求学生对读本中所选文章内容要进行研究阅读,去搜集信息,扩展相关知识。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方法用于研读、比较分析课文、理解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例如学习《咬文嚼字》一文,可让学生读《语文读本》中《不求甚解》一文,思考其观点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3.
贴近语文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选登的文章,体现语文教材中课文和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选文的特点,注重提升读者的语文素养。《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刊登的内容,处处围绕语文考试,注重训练读者的语文能力。两本刊物各有侧重,但都紧贴初中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读本》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新教材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手中多了一本《语文读本》。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 ,这套《语文读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 ,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而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据我的了解 ,很多老师并没有对《语文读本》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没有制定教学计划 ,也没有有序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也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全册的阅读量。面对这种情况 ,本人想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语文读本》是对教科书的必要补充学习语文 ,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但课时有限 ,课文数…  相似文献   

15.
配合语文“必修本”的教材《语文读本》,是专门为学生阅读选编的综合性读物,它选文精美、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其思想性、趣味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读后爱不释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让它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中,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但现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文读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教师认为《读本》没用,把它放在一边。而本人认为《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辅助阅读资料,它具有延伸性、鉴赏性、知识性三大特点,应与语文课本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教学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他博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写道:“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做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做一些引导。”这段话说明: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在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下,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分为了教本和读本两个部分,并且规定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读本必须与教科书同时使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读本内容的阅读。苏教版读本是以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等教育家的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编写的,江苏省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使用,读本详细划分了高中语文的各个板块,并且在专题表达要求以及专题写作要求上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除课本外,所配的一套5册《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获得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读本》使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何让《读本》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结合课堂实践,笔者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语文读本》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我们常常将其束之高阁,这使得《读本》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笔者在此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读本》的阅读,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一、确定切实的阅读目标首先,明确学习重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做到将《读本》里面的每一篇本章都精读,所以学生要根据自读提示有重点地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大致需要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