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直接向听众口头报道(也可以配置音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记者必须出声音,充分发挥电子媒体现场感、真实感和面对面的优势,这种报道方式,缩短了传者与受众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直接向听众口头报道(也可以配置音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现场报道,以其直击性、生动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题材、记者素质、现场报道注意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广播新闻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继现场报道、目击式新闻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因其角度新颖、真切自然、感染力强、贴近性强、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可信度,在各种新闻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出镜,面对摄像机(从完成的画面形式上看是面对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的目击式的口头报道。这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最佳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高玲 《记者摇篮》2006,(7):56-56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并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它可以满足听众获得真切现场感受的需求。现场报道由现场音响和记者现场解说两部分组成。现场音响又包括新闻事件的现场实况音响、新闻现场的人物访谈。这两部分就像是现场报道的两条腿,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一、选择典型音响增强新闻感染力没有现场音响,就没有现场报道。但不是现场所有音响都可用作现场报道,而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音响。只有典型音响,才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004年记者采制的《清欠办公…  相似文献   

6.
刘赛 《新闻前哨》2011,(4):71-72
现场描述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时至今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出现了出镜记者的身影。如今,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成为电视直播节目中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而出镜记者承担的报道任务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件到评述新闻事实、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作为录音报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所以深受听众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各级电台的新闻节目中,录音报道日渐占据较大的份额,除了消息、专访等传统种类,还不断有新的体裁和样式出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录音新闻中的音响必须采录自新闻事件的现场,才能使听众在收听节目时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遗憾的是,目前有些录音新闻中的音响有假冒之嫌。如,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现场报道”:“各位听众,现在我住某某地方,这里的群众正在敲锣打鼓地……”锣鼓喧天的音响的确很热闹,但仔细辨听,就能够听出记者播讲和锣鼓声采录来自不同的音源,这段“现场报道”是记者在录音室里念稿件,再配上采白现场的音响而合成的。现场报道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军 《新闻爱好者》2011,(15):99-100
目击式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用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纪实性、观察性报道。它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目击式新闻因此也被称为视觉新闻、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电视口头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有三个特点:(一)新闻事件刚发生或还在进行、发展中;(二)记者进入画面,目击采访,口述报道:(三)具有完整而连贯的同期声,即真实而完整地再现新闻人物的讲话和新闻现场的音响。记者口头现场报道突破了旧有表现形式的束缚,使电视新闻较彻底地摆脱了其他传播媒介的影响,走上了一条符合电视媒介自身规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唐莹 《新闻采编》2007,(6):30-31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生动的现场报道不仅能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可以有效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因此,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  相似文献   

12.
陈万怀 《今传媒》2010,(4):89-91
"说"新闻和"播"新闻同为当前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播报的两种不同方式,特别是"说"新闻,因其独特的新闻播报方式,获得了听众和观众的普遍认同。同为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新闻内容、听众定位大致相同,然而,其各  相似文献   

13.
电视现场报道指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或者参与者的身份出图像的报道,是最能发挥电视传播特点、优势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同时能增强新闻的深度。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舆论宣传作用一直备受重视,然而与此同时,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的节目属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新闻播报方式单一、运作方式滞后等。这种滞后性直接导致了新闻节目的播出与听众的疏离、新闻节目的运营与市场的脱节,既不能得到较好的收听率、赢得竞争  相似文献   

15.
各电视台扎根本土、扎根民生,打造了一批品牌性民生新闻节目,取得良好收视表现,同时也带来了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民生新闻节目的一大亮点,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的现场报道更能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之道?笔者结合主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梦婕 《今传媒》2012,(8):117-118
广播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的特色和优势,其以即时便捷、身临其境、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等强大的生命力而成为当今听众最为喜欢的报道样式。它能有效凸显广播媒体报道快捷的优势,使报道更有现场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鲜活度,能够深度开掘新闻资源,丰富报道的内涵。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用现场进行时的报道方式,向听众传递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的新闻,广播现场报道将新闻报道的时效推向了极致。那么,作为广播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现场报道呢?笔者认为做好广播现场报道需要培养和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目击、参与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8.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19.
吕骥 《中国广播》2010,(10):85-86
在众多的新闻事件中,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新闻连线、如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素材、如何用最贴近听众的方式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成为现场报道需要思考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素质成为决定新闻报道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秦小建 《新闻窗》2014,(5):49-49
广播现场报道的全称是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通过记者对新闻的口述,再结合现场音响的生动方式来报道新闻。一、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时效性新闻传播一般要经历新闻采访、整理编辑和新闻播报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些时间使得新闻事件和听众的时间距离拉大,新闻报道的作用也因此被降低。新闻学的理论认为,新闻的发生时间与传播时间之间的差距越小,新闻的价值就越大;相反,若新闻播放时间严重滞后,那播出的新闻就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