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一、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杜甫在《望岳》诗中说:“造化钟神秀。”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而作文教学往往是从指导学生观察描写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都在他们的身边演绎着。但对这一切如…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内容涉及很广的领域 ,这里仅在“通过审美 ,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 ,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审美 ,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 ,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感受美的世界。明代朱承爵在论诗时 ,曾说 :“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声音之外 ,乃得真味。”清王国维也曾说“文学之事 ,其内是以摅己 ,外是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物、察情、析事、明理的过程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就是要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捕捉世上美好的东西,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实情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它不仅要体现工具性———让学生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还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一、让作文教学回归到写作的本体———生活上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把经历的一切都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  相似文献   

5.
作文来源于生活,表达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行诸语言文字。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能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之花才会绽放得愈加美丽、芬芳。  相似文献   

6.
王辉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11):47-48
一、训练原则 1、写作教学要重视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懂得语文还能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受生活,获取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一篇篇佳作来。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出发现美、感受美,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学会用美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培养学生用高于现实美的眼光来创造作文之美,培养学生用创新之美来为作文立意,学会用美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9.
学生每逢作文 ,总是无事可叙 ,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 ,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一、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 ,内容来自生活 ,来自平时的积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 ,去寻找作文的“下锅之米”。但生活是客观存在 ,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 ,还有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 ,发现素材 ,从而 ,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要赋予信息内容。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就是要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信息,收集信息,合作使用信息,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的源泉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过程就是儿童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强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通过习作来描述生活,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真正做到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泉.  相似文献   

12.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用双手和大脑、语言打造自己的作文天地,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3.
作家蒋丽萍说:“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能想象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真谛,就在于到生活中去发现,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体验感受。表现为作者对客观事物情感的反应。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发现”。可见,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体验,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情境作文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要写好作文,真切的感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的情境,使学生充分融入情境去体验、去发现,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进作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规范性。可往往大部分学生还是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去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对作文的兴趣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作家蒋丽萍说过:“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能想象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真谛.就在于到生活中去发现,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体验感受。可见,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它的成功与否牵动着整个语文教学,学生有兴趣读写,就会冲出课堂去博览群书,致力于写作。给语文教学带来预想不到的惊喜。多年来,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在作文讲评中激励学生写作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一、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感到作文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周围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呼唤美,呼唤教师对学生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审美,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居所、精神的乐园和获得成长养料与理想力量的大地。正如王国维说的那样“文学之事,其内是以摅己,外是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一、指导观察———给学生一双美的慧眼要让学生写出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并富有美感的文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感受美,评价美。许多学生习作时…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初中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