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翻译与美学就密不可分。好的诗歌译作不仅在于原诗信息的传达,更要传达其美学价值。亦即好的诗歌译作不仅要做到意义上的忠实,还要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包括意美、音美、形美)。杨宪益夫妇翻译的《长恨歌》(Song of Eternal Sorrow)和许渊冲翻译的《长恨歌》(The Everlasting Regret)均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美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及其阐述,对中国诗歌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王维《相思》两种英译文的分析探讨了"三美"原则在中国诗歌英译中的运用,认为诗歌翻译中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作,是美化之艺术,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及意美的结合。《春晓》两译文用词简洁、自然流畅,贴切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其意境表达毫不逊色于原文。译文二以散体诗译诗,“弃形求意”侧重于“意”;译文一以韵律诗译诗,侧重“音、形、意”的结合,并达到了“三美”的齐备。两译作中原诗意美、音美及形美再现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诗歌翻译美化之艺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翻译诗歌要尽量做到“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既相关交叠,又有主有次。该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美、形美与意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比较李白《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从中看出翻译的目标就是将原诗之美与译文之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此才能对原诗的理解与译诗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诗歌翻译推崇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以许渊冲、徐忠杰两位大师的英译为例,结合李煜《虞美人》的写作背景和情感,从音美、意美、形美三方面比照徐忠杰和许渊冲先生的英译译文,得出译诗要保持原诗的艺术魅力,要尽可能遵循"三美"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诗歌因其"意""音""形"的独特形式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需要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是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翻译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而"三美"的实现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从"三美论"出发,评析张广奎教授翻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并与另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张的译诗在意、音、形方面都比较成功地再现了原诗之美。  相似文献   

10.
何善秀  李宗 《英语辅导》2008,(6):120-122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分析了许渊冲教授在诗歌翻译中不仅准确理解了原诗的意义,领悟了原诗的美的蕴涵,而且灵活地借助各种技巧,传达了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  相似文献   

11.
好的诗歌翻译能使读者有用译入语欣赏原作的感觉,原诗的情美、意美、和音美可以在译入语读者的心中复现.如果把创造过分寄托于各种翻译传统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中,就难以成功地传达诗歌的美.下文通过对两个译稿的对比,从形式和意义的传达的角度来说明打破枷锁才是成功的诗歌翻译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佟晓梅 《现代语文》2007,(4):127-128
诗歌是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品,如何传达出原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向来是译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文章从中诗英译和英诗中译的部分佳作和力作中比较赏析了诗歌翻译中音,形,义三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要尽量做到“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荧”之间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交叠的关系。本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芙,形美与意美,意美等三个方面比较杜甫《蜀相》的三个英文译本,从中可以看出,译文能够体现出原诗之美,才能使读者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进而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传播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学习许渊冲使用多样性的韵法对古诗词进行的翻译,从许渊冲译诗的“三美”角度,通过实例证明了诗词翻译除了“意美”之外,还应尽可能再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其做法就是要善用“多样性”的韵法,利用变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三美”的宗旨。翻译家许渊冲展示了使用“多样性”韵法译出的最佳译作,为我们学习诗歌翻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及其具实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英文诗歌也伴其优美的译文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读者的喜爱。该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作为理论基础,选用托马斯·纳什的著名诗作《春》为语料,从音美、意美、形美的角度赏析原诗以及对比研究两个中译本。研究发现,相对于郭沫若的译文,李云启的译文更为成功,其成功之处在于遵循了“三美”的翻译原则,即遵循了押韵和节奏的“音美”,遵循了意义、意象、意境的“意美”,遵循了风格、诗行长短的“形美”,非常巧妙地展示了原诗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翻译思想对日本俳句翻译具有—定的指导意义.“形美”是俳句翻译的首要前提条件,音韵是体现俳句“音美”的必要因素,而揣摩诗歌的意境、达到传神效果是使俳句升华到“意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是中国古典诗歌外译的大家,在汉语古诗外译方面成就斐然,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他本人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他还认为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许渊冲主张以诗译诗,在他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其所翻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押韵的。基于此,简述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不能为了押韵而押韵,避免出现"因韵害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万面来欣赏亚瑟·古柏(ArthurCooper)翻译的毛主席诗词.《送瘟神》第二首;分析亚瑟·古柏如何借用英美诗人喜闻乐见的词汇,借助音韵、节奏等音美形式来传达原诗的意美。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翻译角度看,诗歌英译追求美感。在进行诗歌英译时译者应从整体与细节、内容和形式上把握,使其达到两种语言的内在统一。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旨在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来解读《清明》两种英译本。希望通过此文,能使目的语读者对原诗和译文有更深的了解,使大家知之,乐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的介绍和分析,从美学角度对文本《葬花辞》的三种英译本进行比较,意在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既要音美、形美,还要意美;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