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哈里斯认为,整合语言学应注重语言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关于语言的语言理论来理解语言。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多义、歧义等),造成了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刻意曲解现象。在英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刻意曲解这种语言形式,能够起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语言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歧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增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玲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4):71-73,104
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语言歧义现象,作为歧义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使语言现象达到文学特殊的修辞效果,从而起到使文学作品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有其文化倾向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表现却不尽相同。言语行为是规律化的语言,它的规律化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预见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社会因素与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核心内容。语言变异现象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能观察到的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其过程是有规则可循的。本文将从语言的社会性质出发来研完语言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变异现象及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语言是化信息的载体,是化的表现形式;化是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化现象,是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繁复杂的化现象。种种化现象都可以通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试图从学语言与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必然具有民族性。文化的内容通过不同民族文化形态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其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中英语言文化中的民族性差异成因及其表现形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语言变异现象在广告语中大量存在。从语用学角度讲,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正是广告的制作者利用变异语言的隐含意义,从而达到吸引、鼓动、说服其交际对象(消费者)接受其产品的目的。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可从语用学角度解释英语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是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表达其隐含意义的。英语广告语言变异现象在英语广告中有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收听VOA新闻广播是练听力学英语的一个途径。VOA新闻广播的语言结构有其可循之道,播音特色有其独特之处,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了解这些现象无疑对提高英语听力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语存在许多空缺现象,在其语义和文化内涵方面也存在许多不等值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文化内涵,每一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空缺现象及其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现象是正常的。本文试对这两种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很+名词”的组合已经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呈现出流行开来的趋势,在对其进行不同的定位和研究过程中,将其看成一种临时修辞现象的观点也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关注。作为一种临时修辞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日渐流行的语言现象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修辞功效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对形容词名词化这一问题考察发现,形容词名词化的本质在于其基底-侧面之间的转换以及显影的缩小,即凸显的部分发生了变化。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表明,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特征形容词用来代替整个名词词组的情况,而与词类问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语料库对比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情况,探讨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与本族语学生在书面语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本族语学生要少;不同水平的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使用名词化结构比低年级的学生多;但高年级学生使用名词化结构的频率与本族语学生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说明中国学生在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时候可能存在语言僵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名词化现象频繁出现,体现了丰富的概念功能、人际情感功能和语篇功能.形容词名词化能够丰富地表现出人类活动的体验;能一定程度上模糊说话者与所描述内容的关系,从而影响读者或听者的态度和行为;还能增强内容的客观性和语篇衔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汉英二语在称名方面的异同,说明二语在语言学中的地位:汉语在称名方面理据性多,英语的理据性少:理据性和任意性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统,任意性和理据性并非截然分开的。  相似文献   

15.
名词化的使用是英语书面语的一大特征。所谓名词化,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过程或结果。由于英语名词化是一个既涉及形态变化又涉及句法的复杂过程,且在书面语和正式文体中普遍存在,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探讨,得出不同的观点。本文讨论了名词化的定义、国内外对名词化的不同研究方法、名词化与语域关系等,利用搜索工具UltraEdit-32以及Excel 2003对学习者作文语料库进行量化分析及对比分析,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名词化的使用分布情况及频率、特点以及造成学生使用的名词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这里从英语、汉语中的形容词的形态构成特征着眼,对这两种语言中的单字形容词,多字形容词,词缀形容词、成语形容词及英语中的复合形容词的形态构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英语中也存在着与古汉语的使动用法类似的词的使动用法,并分析了这些使动词的词根,得出了英语中的使动词的词根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及名词构成,而这与古汉语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和相似性的重要结论。还对英语中的这些使动词在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结论更加可靠。另外也比较了英汉使动用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马艳丽 《培训与研究》2008,25(9):130-132
英汉语言定语形容词的排序迥异,排序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英汉定语形容词在界定范围和标准、分类标准和顺序排列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这三方面的差异,可以对各自定语形容词的排序规律进行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调整词序的步骤,即按照源语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标注定语形容词在目的语中的类别、按照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词序,从而避免汉语表达西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词汇和语法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干扰将英语形容词误作谓语,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迁移理论排除母语干扰,有意识地对英、汉形容词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名动之间的分野是人类语言自证性的共性,两者之间的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综述汉语学界长期存在的名物化之争,展现各家观点,揭示争论的背景,探究争论的根源,并对此进行反思,试图为今后类似学术研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