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题。宫词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高入清云的楼殿飘出悠扬的笙歌,微风送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2.
一帘幽梦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写夏日风光: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其中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水晶做成的帘子,  相似文献   

3.
一帘幽梦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写夏日风光: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其中第三句水晶帘动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标题中有"怨"字,但全诗却不见"怨" 字,试简析作者是如何写"怨"的。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王安石茅檐常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解:闼tà:门。排闼:推门而入。1.三、四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词﹖为什么﹖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注解:晒粉:蝴蝶翅膀上多粉。1.诗的第三联最具表现力的词是哪两个﹖为什么﹖2.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营造了一…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  相似文献   

8.
文学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叫创作.因袭模仿,拾人牙慧,缺乏独创精神,所以不足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以动写静,更见其静;王安石似乎不大懂得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曾对黄庭坚说,古诗“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好.他自己写了一首《钟山即事》的绝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路   [台湾 ]许达然  阿祖的两轮前是阿公 拖载日本仔  拖不掉侮辱 倒在血地  阿公的两轮后是阿妈 推卖熟甘薯  推不离艰苦 倒在半路  阿爸的三轮上是阿爸 踏踏踏踏踏  踏不出希望 倒在街上  别人的四轮上是我啦 赶赶赶赶赶  赶不开惊险 活争时间  选自《违章建筑》台湾笠诗刊社, 1986年版。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写的是台湾日据时代祖辈的命运,他们用两轮车拖载日本仔而死于非命。  B.第二、三两节分别写“阿妈”和“阿爸”,表现台湾光复后父…  相似文献   

10.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沈尹默《月夜》一、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通过写霜风、月光,创设了一个凄冷的恶劣环境。 B.三、四两句是写抒情主人公“我”要保持独立自  相似文献   

11.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是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中描写了庭院内外洁净美丽的自然景色,赞美了主人的高尚人品。先说诗的前两句。“茅檐长扫静元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作者先写“湖阴先生”家院子里的环境,这是诗人的第一印象。“茅檐”,即茅草和屋檐,这里指屋舍的庭院。这是借代的手法。“静”即净,诗人仅用“无苔”两字就写出了净的  相似文献   

12.
师:这首诗是曹操拟乐府的诗,可以配乐歌唱。每四句换一次韵,形成一个音乐的段落,所以每四句叫作“一解”,全诗共八解。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什么疑惑吗?生:第二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的是一种“忧思”,表达的是苦闷忧愁之情,第四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写的是宴客之时弹琴奏乐的场景,表达的是一种欢乐之情。诗人要表达的到底是哀怨还是欢乐?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绝句二首 (其一 )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首句的“迟日”即初升的太阳,用以领起全篇,突出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  B.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花、清馨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三句写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秋去春归的紫燕正轻盈地飞来飞去,繁忙地衔泥筑巢,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D.四句写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尽享春天的温暖…  相似文献   

14.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5.
(一)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色。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  相似文献   

16.
诗五首     
课内检测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钦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纯净,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相似文献   

17.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1)这首诗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请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  相似文献   

19.
隔墙花影动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映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的,去年此时,第一眼看到杜旭的时候,我想到的就是这首诗。  相似文献   

20.
今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对《菊花》诗的分析判断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它不仅检测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而且突出了文学欣赏这个要旨。下面请看这道题: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还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