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多年,但直到两人的母亲去世那一刻,他才"看见"她。既然"熟视",为何"无睹"?又因为什么机缘而"看见"?——"看见"的说法,实在大有意蕴。不过巧的是,我想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我是说,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眼皮底下晃悠,但以前我充其量只是在"看"它或者"看到"了它,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3.
魔书平玛     
今天我买了一本书,是魇幻小说,叫《平玛》,在书店看见它时,只有一本了。说来也奇怪,售书人在收钱时,似乎说了一句:“店里好像没这本书呀!”我没在意。拿回家一看,我才发现书上怎么全是白纸!我疑惑了。什么书嘛!正嘀咕着,突然,这本书忽上忽下跳起来。我惊呆了,一会儿悬在空中的书向桌子上投下一幅图画,接着,我便昏了过去……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读一本厚厚的书,书名叫《发现母亲》,作者王东华。我经常拿着这本书在公共汽车上读,并且时不时地推荐给我旁边的女乘客。我也曾用短信和msn的方式,把书介绍给了几乎所有我认为会对此书感兴趣的朋友。我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5.
人类--从诚信中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上,认识了一位国内搞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朋友,从他那里我读到了《天才档案》这本书。老实说,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阅读和出版过不少教育刊物,但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时,顿觉它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其润物无声的诚信教育是我前所未见、未闻的。书中故事所蕴含的情感让人感动,哲理叫人折服,禁不住觉得自己也该为社会的诚信教育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7.
宋馨 《陕西教育》2005,(2):59-60
因为她优秀,所以她另类;因为她出众,所以她孤僻。十多年了,她不被人认同,不被人赞赏;甚至被人误解;她的确内向,她被母亲认为是一个不爱说话。不和人沟通的孩子,而当我走进她的心灵时,才发现她也有那么丰富的内心、那么深刻的思考,那么美好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我爱好阅读文学作品,不久前我在一个同学的家里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母亲的心》,精美的封面和金色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于是,我不管那位朋友是否正在阅读,硬是把这本书借了回来。捧读这本书,起初我还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为书中描述的清冽峻美的俄罗斯风光所吸引,  相似文献   

9.
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九岁时,有一次母亲带他去参加某个妇女界抗日座谈会,一向对他关怀有加的阿姨们突然变得很冷淡,他不以为意,只是玩儿自己的。这时,看到一旁桌子上醒目地放着几张角票,他也未加理睬。直到解放后,其中一位阿姨才告诉他,这是她们共同策划的。  相似文献   

10.
好书我来荐     
推荐好书:《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荐器:做了母亲才知道,母亲也要像孩子一样在学习中慢慢长大。我曾困惑:为什么孩子学画没耐心?为什么人家曹植七步成诗,孩子却七分钟也背不出一首诗?为什么练了那么多计算题,考试还要出错?直到看了龙应台的这本书,我才明白,成长,需要慢慢来。身为母亲,应该陪孩子从从容容地扎好蝴  相似文献   

11.
正龙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文章,抨击时政,指点江山,常常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却让我读出了龙应台的另一面。当初买这本书时,还未来得及翻看前言及内容,单是这标题——如和风细雨般的轻唤,就足以吸引我,让我驻足。在这本书中,龙应台热切又直接地表达出她对孩子最质朴的爱和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认识。她放弃了自己早先的一些梦想,甘于做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从中发现乐趣,不曾后悔,都只是因为她爱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正>“母爱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我的母亲,便是这样。印象中的母亲总是极严厉的,可以与《五猖会》中鲁迅先生的父亲相媲美。从小,母亲就让我背古诗词。起先,只是四句的五言或七言的小诗,每天要背三到四首。后来,我渐渐长大,到了三四年级时,母亲偶然间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豪放词》,里面是许多诗人所作的风格豪放的诗词,附有译文与解析,她十分喜欢这本书,  相似文献   

13.
父爱无言     
从小到大,耳边响起的总是对母亲的夸赞,很少有人提到父亲(我也不例外)。常常一进家门,我便大声嚷着:“爸,妈去哪儿了?”我从未想过这些小事是否会在父亲心中留下一丝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感受到一向默默无言的父亲对我的关爱并不比母亲少。记得去年暑假,我和父亲去县城卖菜,直到太阳快落山时才把菜卖完。我对父亲说想买一本书,父亲同意了。我们一道走进一家书店,在那么多的学生用书中,我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才看中了一本《新概念作文》。可一看定价,我不觉愣住了:50元,我们今天卖了一天的菜钱才54元5角呀。…  相似文献   

14.
图书     
陈宇熙 《小学生》2006,(12):14-15
《淘气包马小跳》在我们班很受欢迎,许多同学都推荐我读,我去书店买了一本,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有多棒。 一开始读,我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才睡觉。书的主角是安琪儿和马小跳,安琪儿并不笨,我觉得她还特别聪明,考脑筋急转弯时,她竟然全答对了,让安妈妈另眼相看呢!  相似文献   

15.
在我女儿满周岁的那天,母亲对我说:“给妞妞‘抓周’吧,看她是不是也像你那样,别的啥都不要,就抓了一本书。”我不是宿命论者,但世间多少事,就是这样离奇,一次近乎玩笑的仪式,竟预示了我至今已知的命运。虽然母亲认定我和书有缘,但到我读书的年纪,却遇上了焚书的年代,到我能够把方块字连贯成完整的句子时,却碰上了禁书的狂热。母亲预言我和书有缘,可是到了我该读书的时候,还没遇上和我有缘的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与我有缘的书相遇了。一天,我发现大姐房间里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第二天,我满怀好奇地问大姐,为什么深更半夜还不想睡?大姐神…  相似文献   

16.
闻君 《教师博览》2005,(6):39-39
我要送给你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本书,一本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名叫《金蔷薇》的书。十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文章,是著名诗人蔡其娇写给女诗人舒婷的。他告诉舒婷,读一读《金蔷薇》这本书,它告诉你什么叫文学,什么叫生活。于是我也买了一本,读了。这是一本用散文笔法写的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书。书不厚,只有约17万字。全书由20个独立成章的短文组成,但又浑然一个整体。当时我才不到20岁,对文学只是爱好而已。我把这本书连续读了两遍,就着魔似的喜欢上了那个叫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苏联人,喜欢上了这本《金蔷薇》。我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语…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8.
它是一只狗,也是一位母亲.   至今我还记得它小时候被邻居抱回家的样子,毛发蓬乱,满身虱子.好好梳洗了一番后,才发现这竟是一只十分可爱的母狮子狗,只是它太瘦弱了.渐渐地,我发现它是那么的温和,对每一个人都非常友好.因为它太小了,我们都叫它"小不点".   ……  相似文献   

19.
上学期期末的一天,妈妈新买的一批书到货了.我非常好奇,便拿起其中的一本《我吃拉面的时候》看了起来. 当时,我只注意到了文字,书里的那些图画我一眼都没看.很快,我就把书看完了.我想:这本书也太无聊了,就只是在讲“我在吃拉面的时候,别人在干什么”而已.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本书也太无聊了,你怎么会买这本书呢?”“哦,这是大...  相似文献   

20.
我想写三峡,已经是十多年的心愿。记得有人问我,你正官司缠身,而且被弄得十分不愉快,怎么能很快写出《孔雀的叫喊》?其实写的不快,酝酿已经十多年,只是因为靠得太紧,反而找不到切人口。这本书是题献给母亲的故乡。我六岁时曾被母亲送到那儿,当年如果我的母亲不是突发爱心,把我从农村接回重庆城里,让我上学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