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蜗居》台词语言符号、场景和大环境等非语言符号以及主要人物"叙事结局"的分析得出结论:在肯定此剧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矛盾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迷信《蜗居》,其文本符号所反映的只是现实种种镜像的集合体,它并不是现实本身,而是超现实,是人们想象催生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2009年,电视剧《蜗居》,神奇般引发所有人因为房子带来的阵痛,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甚至形成了一种"蜗居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蜗居》的走红过程,也是这个全社会集体应对现实的过程,最后形成的"蜗居现象"是"后蜗居时代"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此篇论文中,作者从受众方面入手:着力于分析《蜗居》出现的现实背景与"《蜗居》现象"的关系的分析;一切的研究,都是希冀从深层次引入一些思考,并以《蜗居》为例,展望未来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为更成熟的电视剧市场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透视《蜗居》的热播与热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电视剧《蜗居》不仅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在网络上也同时兴起了一股《蜗居》热潮。本文从身份认同、网络的二次传播以及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等角度,透视了《蜗居》热播与热议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厉勇 《档案天地》2013,(10):1-1
作家六六的作品现实而具有批判精神,一向都很对我的口味。一部《蜗居》让我们对大都市里的房奴生活感同身受,2012年的《心术》,则让我对从小就惧怕的医生和护士有了全新的认识。仅仅就这两部剧,让我对六六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愿意为六六喝彩。用《心术》里男主人公霍思邈的话来说,即是:此处有掌声。霍思邈一般是在别人说了境界很高或很有道理的话之后,带着油腔滑调的口吻戏谑一句:"此处有掌声。"其实,他是个明白人,能够理解那些很有境界或很有道理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杨兴荣 《东南传播》2010,(5):105-107
《蜗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和解读。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对该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进行提炼,分为欲望叙事和身体叙事;然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过程建构进行分析,从人物呈现、情节设置和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进行分解;最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进行思考,将其与现实对照,挖掘该剧的叙事深意。  相似文献   

6.
书情书讯     
《命中注定我爱你》系列图书火热上市本刊讯(记者韩阳)2008年,一部名为《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偶像剧强势走红。该剧的收视佳绩甚至超过了当年火遍亚洲的偶像剧鼻祖《流星花园》,在出版不久后,该剧便相继推出了漫画版、小说版和写真版的图书,并在  相似文献   

7.
周馨骥 《新闻世界》2013,(5):276-277
本文以"《最炫民族风》走红国际"事件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其走红的原因及它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析流行文化元素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一部名为《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偶像剧强势走红。该剧的收视佳绩甚至超过了当年火遍亚洲的偶像剧鼻祖《流星花园》,在出版不久后,该剧便相继推出了漫画版、小说版和写真版的图书,并在台湾地区疯狂热销,其中写真版的图书更是在台湾地区卖出了100万册的销量。  相似文献   

9.
自2017年3月底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迅速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收视率一时成为双网第一。该剧的热播固然得益于其在内容生产方面的诸多"突破性"尝试,但是在传播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台网同播、主动设置话题、传受互动等全新传播策略,也为剧目走红助力良多。通过对《人民的名义》走红的传播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中国影视业发展探寻一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琳静 《出版广角》2017,(21):69-71
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框架,解释《人民的名义》火爆的原因,并透过《人民的名义》火爆的传播效果以及伴随该剧一同走红的各类“萌化表情包”,考察作为该剧流量担当的青年群体的话语变迁和社交媒体时代传播语境的转向.同时,审思青年群体自发的“正剧萌化”对政治传播和宣传引导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晓露 《新闻世界》2014,(11):192-193
电视剧《甄嬛传》能得到众多阶层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其反映了当下"女性"、"职场"、"古典文化"等现实。对其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式文化,他们不仅热爱文本,还具备高度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建构了自身的虚拟社区。本文以粉丝型受众为视角,分析《甄嬛传》受欢迎的原因,粉丝型受众的参与表现,以及由此反映的当下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声音     
《视听界》2010,(1):1-1
为什么中国的影视剧创作总是埋头于历史的故纸堆,而不愿抬起头来关注现实,关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说,为什么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不能满足观众需要,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时代?从李京盛司长批评《蜗居》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网友认为,批《蜗居》低俗是把电视剧逼向故纸堆。  相似文献   

13.
谭黎 《新闻世界》2010,(8):231-232
《蜗居》是一部逼近现实,在社会上产生众多争议的电视剧。本文就此对该电视剧的议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王欣 《采.写.编》2020,(2):167-168
《汉宫秋》流传至今,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有影响力的戏剧佳作,从传播角度看,它的广泛传播既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既有一定的外部因素,也有一定的内部条件。首先王昭君形象的社会关注度极高。二是昭君题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三是《汉宫秋》自身杰出的艺术成就。最后《汉宫秋》深刻的现实内涵也促进了该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蜗居》这部以房奴话题为主线的电视剧的热播,不仅收获了7%的高收视率,更引发了网民对房奴、小三、爱情与反腐的热议,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是很罕见的。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蜗居》热播的原因及其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历史转折的邓小平》,8月8日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广受关注。该剧描写的时间段主要是1976年-1984年间。为什么写到1984年呢?"因为1984年以后太难写了,"该剧总编剧龙平平坦言。 该剧总编剧龙平平,现年58岁,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第三编研部的职能,就是"编辑邓小平、陈云的著作,撰写其年谱、传记,研究他们的思想、生平"。龙平平研究邓小平已有二十多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7.
自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以后,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多档节目纷纷效仿,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电视风潮。在"谈话风潮"之初,谈话节目以其选题新颖、风格真实、现场活跃、内容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谈话节目,其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18.
岳傲南 《视听》2018,(11):59-60
自《后宫甄嬛传》大获成功之后,"大女主剧"纷涌而至,其中不少从筹拍到宣传都备受关注。"大女主"题材的兴起反映了女性意识的崛起,是女性在现实中的内心折射,也是其在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慰藉,因此大女主剧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一定会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2018年,"大女主剧"《延禧攻略》异常火爆,不仅播放量破百亿,与该剧相关的话题还频频登上热搜榜。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该剧火爆的原因,为大女主剧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彦 《视听纵横》2004,(4):86-87
2002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31集电视剧《天下粮仓》,在播出的第一周,据央视索福瑞调查,其收视率就达10.61%,创央视历年开年大戏收视率之最,广大观众反映热烈,各媒体均作出报道。作为该剧执行制片人,也深为该剧的成功而欣喜,而激动,毕竟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耕耘终有了收获。现在回首《天下粮仓》又有了一些反思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路晓  江南 《新闻世界》2014,(6):297-298
自从2013年12月18日在韩国SBS电视台播出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该剧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由此产生了"都教授"、"叫兽"、"二千"、"炸鸡和啤酒"等大量网络名词。该剧在演员、剧本、制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满足了受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