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排的特点。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口诀,是记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及结果的歌诀。要教好乘法口诀,必须使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的意义及其结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运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并口算出结果。然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根据加法的结果填出  相似文献   

2.
在六年制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推想,从而发现规律,推出口诀。其思维训练如下: 出示例1(插图和7的七个乘法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7的七个乘法算式与同数连加的关系。学生讲:它们的关系是,7的七个乘法算式都可以转化为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指导学生转化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 “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通过“数糖果”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跳着数”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后续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2.使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行一行和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写出相应的连加算式.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这道题在我校教师中引起了争论。一部份老师认为,相加一次需要两个加数,“连加12次”,应该是13个924相加才对;另一部份老师认为,在珠算里,拨上一个数,就算加一次,“连加12次”,指的是12个924相加;还有一部份老师认为,两种说法都对,是  相似文献   

5.
曹金 《云南教育》2005,(19):46-46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通过"数糖果"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跳着数"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后续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现行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算术》中有如下一段叙述。“我们知道,乘法可以看作同数连加,除法也可以看作同数连减。”在与上述教材配套使用的《算术自学辅导》一书中,回答教材习题三第12题关于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间的关系时,仍使用了“乘法运算是同数连加,除法运算是同数连减”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连加》是义教五年制数学第一册P62的内容 ,第二单元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连加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连加是一节新授课 ,它是在学习了10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后 ,针对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以上 ,在实际情况中有时还分成三个数或三个以上数的连续加法 ,为高年级的多位数的连加算理学习做铺垫准备的 ,对学习后面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计算运用到连加的知识 ,学好连加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教材用图来说明连加的意义。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听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其过程如下:课始,教师启发学生将一道相同数连加的卡片算式放进一个圈里,把一道加数不完全相同的算式放进另—个圈里,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把这些卡片分别放进两个圈里(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万以内的三个数连加的教学,由于有进位知识的认知基础,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迁移,能根据数位对齐的道理,正确地书写竖式,充分运用旧知的铺垫演绎推理,进一步完善连加的进位方法。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自己发现同一位上的两数相加为十,可以先凑成10,再加上其余的数,便能简便、迅速、灵活地进行连加计算。一、抓好旧知铺垫,强化推理依据充分发挥一位数的三个数连加口算复习题的铺垫和孕伏作用,是学习连加方法的认知基础和实现迁移的支点。当两个数相加时,任何一位上的数相加结果都不会满二十,但在三个数连加…  相似文献   

11.
指导思想 1.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建立“同数连加”的表象。 2.着眼于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听故事,评故事,认识乘法的意义。 3.围绕“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展开多层次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7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按照教材上的情境图做好3个圈及各种小动物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套圈游戏。(教师马上在讲台前摆好教具)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和老师比一比,每人套3个小动物,看谁得的分数高,就是谁赢。进行游…  相似文献   

13.
情系奥特曼     
早上第一节是一(4)班的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连加》。当我按教学参考书里的教法,上到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碰到了麻烦。这是一道变式练习(见图1),要求的是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等于一个确定的数,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连加,所以解答一道连加算式题需要经  相似文献   

14.
案例: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回答是错误的,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话音刚落,还没等其他学生细细思索,老师就激动地将手一挥,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以上所描绘的情景,我们经常可以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到。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 :现在咱们一起来进行写数比赛 ,从1写到50,每10个数为一行 ,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师在黑板上写 ,学生有的按横行顺序写 ,有的按竖行顺序写。 )半分钟后 ,有学生举手并报告写完 ,老师用了1分钟。师 :同学们 ,请把你写的让同桌检查一下。 (同桌检查后回答正确无错。 )师 :看来你们真了不起 ,我还得向你们学习。[采用写数导入方法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记数速度 ,同时为学生发现新知提供了材料。]师 :谁能从这些自然数中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生 (齐答 ) :2、4、6、8、10……师 :请一位同…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如左图:开始学生只会用手指着熊猫数1、2、3……15。这时教师可启发:除了一个个地数以外,还有没有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便仔细地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很快就得出:横着看,有1个3,2个3……5个3,共有15个。如果把每种数法列成算式,便是:5 5 5=15(个);3 3 3 3 3=15(个)。让学生观察算式,并说说两个算式中的“同数”分别是哪两个数。为了强化这种数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数下图共有多…  相似文献   

17.
一、情景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答案错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该生话音未落,教师便激动地将手一挥,大声地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们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二、2个聚焦镜头1:生甲答错后整堂课神情黯然,不敢正视老师,偶尔想举手也是犹豫不决。镜头2:生乙受到表扬后,兴奋得满脸通红,无法静…  相似文献   

18.
一、准备教师板书:3+3+35+5+5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每个连加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发现它们的加数都相同后,教师明确指出)在连加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就叫做·相·同·加·数。〔评析:通过观察两个连加算式使学生认识相同加数,为下一步学习乘法初步认识做了铺垫。〕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依次在黑板上摆黄花图片教具。(每次摆2朵,摆3次)每次摆后提问:这是几朵黄花?用数字几表示?(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有几个2?(板书:3个2)求3个2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板书:2+2+2=6)指算式提问:这个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分析】从加法过渡到乘法是思维的跃升,在没学习乘法之前,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它们关注的都是整体里的具体数量,而乘法必须既注意具体数量,又关注具体数量的个数,思维视角发生变化。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连加,能计算连加算式的和。但是,那时的连加一般只有三个加数,而且相同加数的连加比较少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  相似文献   

20.
[教法一] 师:老师和同学们来个比赛,由同学们出数字,看谁先知道这个数字能否被3整除?(于是,学生就出了一些数字:65,97,1977。由于学生是用算的方法,结果每一次都是老师比学生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