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身为教师的你不知是否有过这样的做法:某个学生的作业没来得及完成,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尖锐批评他;某个学生只是跟同桌多讲了几句话,你就任意惩罚他;某个学生只是出了一点点小错误,你就暴跳如雷,大发雷霆……很少有人反躬自问:我们该做的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一个关爱的动作,一句尊重的话语,一次平等的谈话,如此简单的细节,足以彰显教育的美丽。借了一点爱语文课上,王老师动情地随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课堂宛  相似文献   

2.
首先让我们读者看这样的三个句子:(1)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心,效仿古人悬梁刺股.(2)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效仿古人悬梁刺股.(3)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效仿古人悬梁刺股.这三个句子我们只要稍微读一下,则完全可以知道三句中的第一句是个病句,二、三两句则极有可能是经过修改后的句子.这句子是从我们四年级语文的几张试卷中"打捞"出来的,这些学生修改后的句子引发了笔者诸多方面的思考.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江苏省如东县的一所农村小学.我们镇在期末测试时采用的是教研室提供的语文参考试卷.试卷的笔试部分的句子表达中的第二题是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原句上的第二题就是笔者在前段中所列举的三个句子中的第一句.第二、三句则是我们的学生个人之发挥的诸多情形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应当说说,小学四年级学生能够把这个句子修改正确是正常的,如果说有学生修改不出来应当说也是正常的.可有阅卷老师把前段所列举第三句却判为修改错误,这就显得不够正常了.阅卷老师判错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用歌声引导     
有一天放学后,我刚要回家,学生强强的母亲来了,几句寒暄之后,她很难为情地告诉我:“强强在家不听话,经常吵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闹.我实在管不了,请老师给我管管吧!“……  相似文献   

4.
用歌声引导     
有一天放学后,我刚要回家,学生强强的母亲来了,几句寒暄之后,她很难为情地告诉我:"强强在家不听话,经常吵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闹.我实在管不了,请老师给我管管吧!"  相似文献   

5.
惩罚,可以有多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际娥 《湖南教育》2005,(11):24-26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不当惩罚产生的消极效应使很多教师谈“罚”色变。其实,我们往往只片面地看到不当惩罚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消极效果,忽视了正确惩罚具有的反向激励功能。如果教师以爱心和智慧去寻找恰切的惩罚形式,让惩罚丰富多彩,那么,惩罚的暴风骤雨将会成为呵护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一、唤醒心灵的自我体验一位特级教师所在的班级的门锁眼总被人塞进东西。这位教师在细致调查后,确认是邻班两个被他批评的男生所为。一天放学后,这两个男生又往锁里塞火柴梗。这位特级教师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两个学生慌张起来,以为老师会大发…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学生生活和教学生涯中,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永远不能忘怀。记得小学三四年级时,班主任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比如当天交不出作业的学生放学后就要被留下,常常一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是老师亲自留守监督,有时是班委们代  相似文献   

7.
段婷华 《学语文》2012,(2):22-22
我是这样给学生教《锦瑟》的。我先是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些诗句,这些诗句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李商隐的名句。我给学生说:"我们读诗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而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我们记诗的时候,有时候会只记住其中的几个句子。这些能感动大部分人的诗歌中的句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名句。这里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些名句,  相似文献   

8.
放学后在五年级那边批作业。四年级的慧、胜、明、彝四个孩子循例来到我身边,开始了每天的功课——读书给我听。微笑着聆听。在开始朗读之前,或者之后,一定跟他们轻轻闲话几句,想让他们懂得:老师约他们每天来读课文,真的只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9.
小白花     
此文的出彩句是“许多星星点点的小白花,放眼望去,连成一大片”,它是文章的过渡处的关键句,也是升华文意的精辟句——平凡的个人在集体中就不会渺小。同时,其中的“放眼”二字又告诉我们:将个人熔铸于集体, 需要眼界。须在“小白花”上锦上添花的是,文章最后的句子“我曾像小白花那样活过”,应改为“我曾在小白花丛中活过”!  相似文献   

10.
朱明灿 《学子》2012,(5):30-30
一、批评要尊重事实 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不尊重事实,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如,我班的张闯同学,  相似文献   

11.
日食     
李乐夫 《课外阅读》2010,(11):32-32,33
张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这是张老师最喜爱的一种英语游戏,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说的,她常用这种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班上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个学生,因为我的叛逆性格让我的父母对我也无可奈何。在我又一次犯了错误后,班主任老师放学后将我留下来作了一次长谈。我拧着脖子不为所动,老师最后叹了口气摇摇头,然后轻声问我: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老师极力推崇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应忘记,教育中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很欣赏这样一种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有时看到教育中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批评,批评轻了学生视若耳旁风,批评重了学生会“上告”。甚至个别老师被学生从课堂中“哄”跑,丧尽师道尊严。在社会生活中,谁违背了国家的法律,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既然惩罚不能从我们国家中消失,那么学校教育中就不能没有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讲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  相似文献   

14.
多看书     
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只写了几行,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而且写的句子也不通。放学后,老师把我留在教室里,给我辅导。我打开作文本一看,后面的评语写着赏重写三个字。看着这三个字,我的  相似文献   

15.
下课了,七八个学生蜂拥而至,"老师,放学后能再加节课吗?" "你们可别害我,如果我加节课,我会被唾液淹死的!" "为什么?". "你们三十六张嘴,再加上你们的家长、中考科目的老师,我还有活路吗?"  相似文献   

16.
惩罚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不良行为。惩罚是从一定的教育目的出发,利用学生犯错误这一良机,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虽然它有时要借助于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能理解规范,自觉地遵守规范,维护校园、班级的良好风气。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惩罚有一个严格的尺度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惩罚呢?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点应值得我们注意。一、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就是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这也是教师儿童观的反映。所谓儿童观就是…  相似文献   

17.
大量抄写     
四年级的一天 ,我和我的朋友躲进洗手间 ,把灯关掉 ,看夜光橡皮球 ,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抄写几页词典。□(美)卡罗琳·奥林奇DALIANGCHAOXIEDALIANGCHAOXIEDALIANGCHAOXIE◇责编张宽明处方 学生犯错误 ,作为惩罚 ,老师让他抄写词典。在行为学习理论看来 ,这位学生很可能将使用词典与惩罚相联。如果老师想让这位学生查字典找一些有用的信息 ,学生就可能认为这是在惩罚他。此外 ,大量的抄写也可能使学生厌恶写字。如果老师惩罚学生 ,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作业 ,最好让学生抄写带有正面信息的文字 ,而不是盲…  相似文献   

18.
恍如梦境     
贺炬子又被牛老师请进办公室了,据说是因为他的作文涉及不健康情节。贺炬子这个家伙是远山区教育局长的儿子,口头禅是: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前不久用“调”字的两个读音组词,组成了情调和调情,结果被请进办公室。在小学,我和贺炬子不同班,没打过交道。只有一次有幸和几个学生一起被老师请去搬东西。搬到了老师家里,老师热情地问:要不要坐坐,吹吹空调再走?我们集体客气道:不了,不坐了。刚出老师家门,贺炬子就逼问其他人:刚才谁说不坐的?谁说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世上还有会讲人话的,真不容易。直到上了中学,才和贺炬子互相认识了。  相似文献   

19.
奇迹     
放学后,我正埋头批改作业,小恺来告状:他的杂志被吉和斌两个撕得不成样子。我安慰了几句,告诉他我会让他们买本新的赔给他,谁知他却一个劲儿地摇头,说这书反正已经看过了也没什么用。学生已经放学回家了,我打算第二天再来处理这件事情, 于是,让小恺先回家去。  相似文献   

20.
几个学生手里拿着几套煎饼果子,踩着晚自习的上课铃声,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教室。这个“特写镜头”正好被班主任老师撞见。还没等这几名学生坐好,老师就示意他们将煎饼果子送到讲桌上来。几个学生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无可奈何地将煎饼果子放到了讲桌上。出乎意料的是,老师非常生气地将几套煎饼果子使劲地扔到纸篓里……听到这件事,我不禁为之一惊。惊诧之余,似乎又觉得没什么。耳闻目睹的这类事情,可谓屡见不鲜,似乎有些习惯了。尽管如此,凭良心讲,每逢碰到这类情况,我的心总是难以平静的。这是“惩罚教育”,实乃不得已而为之。的确,“惩罚”是一种教育形式,可是,这种惩罚其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