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邹艳 《安徽教育》2012,(2):54-54
<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流动的过程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两部分内容,教学重点之一是能量流动的过程。教学中可密切结合第1节中的食物链,以此作为主线对食物链上的某一生物食物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系统的分析法,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分析出能量流动的基  相似文献   

2.
<正>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个特点很好理解,但对生态系统中与能量有关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有困难,现总结分析如下。1 有关至多和至少的问题能量沿食物链流动,传递效率是10%~20%,那么什么时候用10%,什么时候用20%来计算呢?这就涉及能量传递的最多和最少问题。当生产者的能量一定,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时用传递率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最少能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7-68
<正>《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生态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是生态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能量流动的考查主要包括能量流动图形分析、计算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现就能量流动图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难点。能量流动图形有很多种,如果考查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则较为简单,直接按教材图记忆即可(图1)。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学界被探索出的众多规律里,能量转换和质量守恒定律无疑是其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能量转换和守恒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身影更是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俨然已成为一大热点,也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难点.本文对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和守恒内容中容易出现的误解进行了分析,并借助实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这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能量是生命的动力来源。它由不同的物质携带,在生态系统中流动和转化,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由肌丝滑动引起的肌肉收缩便是生命活动的一个例子。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的物质行为、信号释放和能量转化。肌丝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两种蛋白的运动需要受到化学信号和能量的刺激。本文以肌肉收缩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为例,介绍了生命活动与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并非绝对性顾宏祥众所周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但实际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并非绝对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平常所见的食物链育3类:一是捕食链。它是通过相连两营养级的捕食关系形成的。如植物→鼠→蛇→鹰形成的一种食物关系。在捕...  相似文献   

7.
采用特征线法对高压燃气长输管道非稳态流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考虑能量方程和城市用气规律,对燃气管网非稳态流动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解决了由于忽略能量方程所带来的计算精度低的问题,编制出了用户负荷随时间变化时,压力、温度、流量沿管线分布的动态模拟程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据此,求解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只须按能量流动效率进行相应的“放大”(已知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或“缩小”(已知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求高营养级的生物量)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9.
能的转化与守恒是物理学的一条主线,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热、电磁、光及原子和原子核等各部分知识均蕴藏着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凸显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见能量观的形成及对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理解和灵活运用,已成为甄别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优劣和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领会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呈现的能量观,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能的转化与守恒是物理学的一条主线,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热、电磁、光及原子和原子核等各部分知识均蕴藏着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凸显了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见能量观的形成及对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理解和灵活运用,已成为甄别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优劣和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领会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呈现的能量观,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段云波 《海外英语》2012,(14):139-141,143
该文对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做了初步介绍。按照对等翻译理论,译文应该实现与原文对等的功能,合乎目的语的自然习惯,传达出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又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一致的反应。据此理论,该文对《失乐园》三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审视了不同译者不同的翻译方式,探讨了原文美在译文中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12.
"势"(energy)与"语势"(energy in language/energy of language)是研究庞德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庞德通晓十几种外语,试图通过大量的诗歌翻译为英诗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势,力图改变维多利亚时期抑扬格五音步抽象说教的诗风。因此,庞德采取了"解释性翻译"和"原文写作"(亦"创作新诗")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浸入原诗氛围及诗人"情绪",极力移植"强烈的情感"。"势,即情寓于形"的观点使庞德在翻译中通过音象、形象及义象等"有机形式"或"内容派生"取势。他在翻译中强调"创新",强调声音、节奏、措辞、词语并置及位移。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多元标准”已被广泛接受,但笔者认为,“多元”应有一个最低标准为基础:忠实于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当前,翻译作品中存在大量典型的不符合英语语法的中式英语,极大影响了对我国的对外交流,在词汇、句子/词组和语篇三个层次都有体现。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和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各自的不同点而没有忠实于英语的语法规则,并提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接触英语,多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5.
网络英语纯新闻的“一句成段”结构决定其翻译方法与一般报刊广播或电视新闻等新闻语体有所区别。全文意在为网络英语纯新闻翻译提供完整的步骤,即在目的论法则的指导下,采用主位推进分析与翻译单位分析法对网络新闻进行编译,力图使译文保证纯新闻的特点与价值,并为译语读者提供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话题链是构建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统摄机制。本文研究发现,话题链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英语中以零形或有形的手段统摄整个篇章,造就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英语各自不同的篇章衔接与连贯形式和文体风格。本文拟以古代汉语散文《五柳先生传》的现代汉语译文以及现代英语译文为例,阐述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功能,提出对话题链进行解构与重构是汉英篇章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原文、语际转换、译入语语内重构和检验这四个翻译阶段各有自己的分工,都不能缺少。虽然“对于完全称职的翻译者来说,译入语语内重组几乎是自动化的。事实上,这几乎像说母语那样脱口而出”。然而从实践上说,在完成对原文的分析和语际转换之后,译文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译入语语内重组的成败。张培基、庄传绎、孟庆升等人在各自编写的翻译教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篇翻译失误。作为学习翻译者的翻译范本,选择翻译材料和译文要做到精之又精。  相似文献   

18.
原语与目的语诸层面的差异以及文本的开放性使得翻译的完全对等性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如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译者的作用是画师而不是摄影师。译作与原作之关系,犹如艺术作品与自然作品之关系一样。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事实,它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译者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必然性。译者作为一名特殊读者,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理解原文,并和译文读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生产出译文,其中译者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0.
翻译即征服     
翻译历来体现不平等性,体现权力之争。传统译论中的“忠实”、“对等”体现原文与译文权力的不平等性,强迫翻译征服译文。而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翻译是殖民者用以征服弱势文化的工具。这种翻译研究及翻译实践中的权力差异使翻译具备的征服性,均对翻译活动与翻译实质缺乏正确解读。翻译急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