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写景类文章承载着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任务,同时兼具涵养学生内在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让他们经历心灵愉悦的发现过程、物我两忘的移情体验过程和新境界的创造过程,使他们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美、情感美、形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以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得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的散文类文本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诵读,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情境、技法、活动、实践等角度展开引导,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诵读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之美时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展示自己个性,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音乐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美、表现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谭晶 《甘肃教育》2014,(23):117-117
正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快乐地学习。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学生在听、说、唱及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音乐审美能力提高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  相似文献   

7.
审美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观念和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使美的追求成为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使教学行为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感受着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具有识别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人格得以塑造。  相似文献   

8.
张东 《考试周刊》2009,(10):73-74
数学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这些基本特征融入数学方法和理论之中,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客观性、简洁性和统一性。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吴娟 《教师》2010,(24)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作等.本人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感悟音乐中的美,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平等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到学生中去同学生一起歌唱,一起表演,体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学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的最好阶段,对美学赏析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美育教育,文章从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对美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戚辉 《语文天地》2014,(1):69-7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感知美。同时,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审美体验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体验美、鉴赏美、理解美继而创造美和表现美。  相似文献   

12.
语文美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激发,感受、理解阅读对象中思想、情感、意趣和表达形式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见解,借助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情感和理性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不同时代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美,提升审美精神。一、步入文本,情感浸濡语文是一种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激起的浪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高中生有一定认知能力,思维也特别活跃,对待阅读有个性化认知。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始,进行有效引导,启动学生思维引擎,采用多元化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思维,并从情感体验中获得个性感知,形成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美蕴含在数学知识的结构和形式中。数学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广泛而又丰富的审美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 从表面看,数学学习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觉到它的魅力。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迷恋于数学学习?又何以有那么多数学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数学海洋?其中一个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寓教于美,根据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和启发学生体验美,使学生能够通过美的素材和意境来理解美,感受美,达到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准确地鉴赏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为  相似文献   

17.
<正>音乐,对你我而言,都不陌生,它不仅是最富感染力、最具普遍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还是你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因此,对音乐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汲取与探索,更是一场关于审美的情感体验。由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情感教育为契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声情并茂、情感饱满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善于学、乐于唱、敢于演与勇于创新的音乐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8.
凌长明 《广西教育》2011,(31):62-62
情境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美术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机智,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和体验.不断地去思考,去发现,在情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最大特征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在愉快的情绪中得到教育。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才能让学生获得对音乐美的感悟和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这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色彩。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跃起来,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快乐,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