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8-41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推动该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利坚民族精神传播之所以卓有成效,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公民教育,民族文化建设,宗教引导,大众传媒。这启示我们推进中华民族精神传播,要借鉴吸收美利坚民族精神传播路径中有益的成份为我国所用,如规范公民教育方式、加强民族文化建设、转变育人观念、发挥大众传媒主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具有紧迫性。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此外,从战略性角度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公民社会,发挥公民社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文化转型中把民族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扩大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通过强化文化认同,促进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变革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伟大社会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路径;塑造新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和力量源泉,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环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要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要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建设社会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建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在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文化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坚持理论创新,建设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弘扬民族精神,培育高尚人格;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高等院校所担负的重大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注、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认同的产物,而信息传播是政治认同产生的必要条件。信息传播是否带来政治认同,主要取决于信息的性质和流量与信息传播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农民的信息传播中存在政策传播截流、负面信息封锁、利益需求信息传播受阻、大众传媒信息沟通低效、不良信息传播等障碍,对农民的政治认同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缩小城乡“知识淘”、培育和引导农村意见领袖、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和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功能,构建良好的信息传播机制,能够有效地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进步、个人成长都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起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和情感的教化作用。只有强化媒体引导艺术、疏通主流媒体与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增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群体的主流道德文化信息传递功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志刚 《学语文》2008,(6):22-22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奠定阅读教学的民族基础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思想源泉。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必须加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为此,应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公民遗德建设结合起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赦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另外还要不断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选择与民族精神培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从语义学上看,民族精神本身就有文化选择的意蕴;从发生学上看,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选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确立,对于导向、规范社会发展,铸冶民族精神有着巨大而特殊的作用。因此,培育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扬弃,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茹 《中国德育》2004,(6):46-46,66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指出,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这就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  相似文献   

15.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播新闻,娱乐大众的功能,而且作为一个视听互动全方位的平台,它也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传统文化的巨大历史使命。历史题材电视节目具有高度的社会文化意义,它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发掘与弘扬,可以使道德精神发挥自身强大的感召力。历史题材电视节目起到了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荣誉感,凝聚和塑造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引导少年儿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乡土教材因其材料真实、资源丰富、情境易于创设而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养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教师要讲好《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入正能量。网络正能量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表现为建立文明理性的精神格局、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构筑坚不可摧的思想护栏。充实主流媒体的正面信息量,发挥红色网站的正面引导作用,开展弘扬正气的网络文化活动,是基于网络正能量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抓住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培育90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培育和弘扬90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剖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在90后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90后大学生中提升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