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的运用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本从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及与成人量词语言使用的比较,探究了个体量词“个”在儿童口语中的习得机制、习得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疆学前双语师资“一缺二低”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对策依据。本文就语言输入的概念与理论阐述、语言输入的调整特征以及语言输入的影响等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获得研究启示:一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语言输入质量现状及其对维族儿童二语习得的影响等问题非常必要;二是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学前“双...  相似文献   

3.
儿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知识欠缺、能力低下的情况下,能够用四五年之短的时间高质量地习得母语,不仅令成年人叹服不已,而且也给语畜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带来了莫大的困惑.行为主义者、乔姆斯基学派和皮亚杰及其同事们,都力图对此作出解释,然而都不能尽如人意,儿童语言习得之谜仍未得到揭示.我们对汉族儿童的语言习得进行了近五年的研究,发现偏向性是儿童习得语言的重要策略.所谓偏向性策略,是指儿童在习得语言的某一阶段偏向于使用某种语言现象,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的进程,指出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年龄的差异、语言习得机制的差异、语言习得环境的差异、语言习得动机与需要的差异、语言习得方式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儿童母语习得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母语自然习得应用于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曾经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与假说,其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主要理论有行为主义学派的刺激一反应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天赋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识论,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论等.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语言.现有研究对是否存在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存在诸多争论,其焦点是儿童学习语言是否比成人更具优势,以及对关键期年龄的界定.有关儿童语言学习与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齐雪帆 《教师》2013,(8):115-115
"在"作介词时,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许多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偏误。本文拟对英语母语者运用介词"在"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从语言习得角度探究英语母语者使用介词"在"的偏误来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此类偏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汉族儿童习得现代汉语中的联合结构的状况。通过对汉族儿童语言中联合结构的结构类型、语义关系、外部功能等状况的描述,显示了汉族儿童逐步习得联合结构的过程和各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习得手段、习得机制以及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近千名高知家庭的家长及其保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些家长认为方言对孩子的语言习得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大部分家长认为方言会给孩子的语言习得带来影响,这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掌握语言的速度等各个方面,特别是语音和词汇。为了保证下一代语言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姆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倡导把普通话作为其职业语言;应增加家长对儿童语言发展知识的了解,提高家长对保姆语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言习得论认为,人主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接触或语言的输入,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言。20世纪50年代,N.Chomskey提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应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 ageacquisition device),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这第一语言习得规律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习得经历了原型形成和典型化两个阶段。个体儿童习得亲属称谓词有一个大致顺序。  相似文献   

11.
叶秀丹 《考试周刊》2012,(70):180-181
幼儿语言习得是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影响幼儿语言习得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尤其是语言环境对儿童习得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释语言习得、语言环境概念的同时,阐述语言习得与环境二者的关系,并对幼儿语言习得中的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与儿童生理成长相关而不可重的自然过程。但它对成人语言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即创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以获得习得性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人在儿童的语言习得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提供语言模型。成人总是以儿童能够接受的程度来使用语言,而且会根据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的进步而加大话语的难度。因此对于简单、形式完美、内容详实的母亲语言(mothers’speech)研究是儿童最初语言输入研究的重点,母亲语言特征对于婴儿的社会交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母亲语言的三个特征:简约化、表达性鉴别化、澄清化来展示母亲语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张蕾 《林区教学》2013,(11):102-103
儿童习得母语的能力从何而来、其过程又是如何?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只是在一种语言系统中进行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与他们本民族文化知识的接受,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他们思想观念、价值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相互不会发生矛盾冲突,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基于此,通过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展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及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天津教育》2005,(10):48-49
目前,一些学者开始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如Gass、Ellis、Skehen等。他们都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习得过程的要素。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对“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究竟在什么条件下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是有效的?何种语言输入与输出能促进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创设外语教学中“语言习得”的环境。因此,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相关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中国语境下,由于英语学习缺少目标语的接触和实际使用,语言输入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可操作性。所以,必须正确看待“输入假说”,根据实际情况抓住语言输入机会,促进大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刘立恒 《现代语文》2015,(2):103-106
客家童谣是客家人针对儿童创作的民间歌谣。目前客家地区的很多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使用客家童谣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还有助于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也是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方言的传承。以广东河源地区客家童谣为例,分析该地区客家童谣内容和语言的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语言习得理论,探讨客家童谣在幼儿教育和幼儿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并尝试解决客家人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颖 《平原大学学报》2002,19(3):105-106
左脑半球作为语言中枢,在青春期以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其功能在青春期以后却迅速消退,而只具有初步语言能力的右脑半球将处理所有语言信息,环境这一外在因素给语言习得提供了观察和模仿的机会,同时外部世界的不可知性刺激了儿童与外界交流的欲望也加速了语言习得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提出来的,儿童能够高效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根本原因是儿童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或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产生后被众多二语研究者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二语初始状态的问题。对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二语初始状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厘清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