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单性原则:闪耀真理的光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性原则一直是引导科学家走向真理的灯塔。从古希腊到现代 ,众多科学家至为推崇简单性原则 ,把简单性看作是真理的必要条件。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 ,简单性原则在哥白尼学说替代托勒密学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是评价理论和选择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准则。不仅如此 ,简单性原则还是科学合理性标准的组成部分 ,能够有效用来评价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演变和进步的模式,它是关于科学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内在机理的完整描述.通过对科学发展模式从"渐进积累"走向"个人知识"的演变过程的分析,试图找出科学发展模式合理重建的可能出路,以期为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杜威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科学知识对确定性形而上学传统的追寻被打破,科学由高高在上的尊贵的实在"真理"变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科学知识的概念只不过是人们对经验操作的结果,是人们认识的手段.杜威对这样的科学观赋予了极高的社会责任,他认为科学可以在道德评价中起到了沟通事实与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浅谈科学中心的科学素质教育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个人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了解我国公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科学中心通过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推行全民科普、促进知识的正确理解、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上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钱兆华 《科学学研究》2007,25(5):831-835
 科学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科学事实;用猜测的原因对科学事实进行解释;推演出相应的定律、公式、预言等;对这些定律、公式、预言等进行严格检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情况看,运用观察或实验方法对科学进行严格检验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认识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经验事实并没有完全的客观性;相同的经验事实可以证明不同的科学假说;观察或实验本身是可错的;"后件为真(假),前件亦为真(假)"的科学检验原则无逻辑依据.因此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检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德明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41-1147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在科学哲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进步的进程中,遵循着这样一种模式,即范例学习—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研究—革命—不可通约性(交流阻塞)—新常规科学,此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旧范式存在的不可通约性,而不可通约性又决定了常规科学与非常规科学。具体来说,不可通约性在科学进步中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通约性强调科学进步的质变,不可通约性承认了科学进步发展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这次讨论的主题是:科学,中国科学的健康发展问题. 一、科学现状 1、终极理念,知识悖障,社会需求,三元融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目前:终极理念缺乏充分论证,知识悖障巨增,技能竞争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辞海》指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辞海》又指出,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显然,这个有关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是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不然也不会放入大众用的工具书中。由此可见,已公认的科学的定义只强调,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知识的体系性,并未强调科学的水平以及方法论和知识体系的模式(范式)类型。  科学,在近代阶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极大地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