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伴随着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历史学、比较教育学的兴起和发展,比较教学法也广泛地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是,据笔者所知,目前对比较教学法运用得较多的是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而对语文教学,比较教学法似乎尚未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这或许是由各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吧。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也并非毫无适用于比较法的内容,相反,语文教学中适用于比较法的内容相当丰富,可取的比较途径也十分广泛。适当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而且对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语文比较教学法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这种方法是语文教学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一、比较教学法的依据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我们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其依据是: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相互联系中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从语文教学整体结合上去把握,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怎样才能做到从语文教学整体结合上去把握,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呢?首先,要运用比较法去研究学生。把所教班级与同年级、往届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基础、环境条件、家庭的配合及是否喜欢学习语文等,都加以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差距,为语文课堂教学正确运用比较法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4.
郭玉清 《天中学刊》1999,14(4):100-101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认读、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一篇课文中不同内容的比较教学一篇课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比较因素,采用“比较法”,讲清某些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威尼斯》(高中语文第六册)是…  相似文献   

5.
马娟 《语文天地》2016,(1):46-47
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结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为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所采用。单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综合比较法则是单元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比较法是把单元中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全面比较,逐个方面进行综合辨析。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完整、清晰的知识,可以适应高考命题覆盖面广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在教学中采取比较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外拓展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把比较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的说来,比较法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对于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采取比较教学法,能够更好的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好的帮助.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比较法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比较语文教学法,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文因素加以比较,求其异同,找出规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比较语文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及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比较法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从内容上看,可以从中心思想、艺术风格、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体系,不仅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比较法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在此,限于篇幅,我们只介绍横向比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运用实例。主要包括近义词语与形近词语之间的比较、中英词语比较、同类作品之间的比较、中外作品比较。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最早运用于自然科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门学科是在九十年代初.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范围很广而且非常灵活.从比较的类型看,有求同比较,求异比较.从比较的层次看,有篇与篇的比较,有分段、组句、选词等比较.从比较的角度看,有宏观比较,也有微观比较;有同类型的比较,也有不同类型的比较;有从历史角度比较,也有从现实角度比较;有的作点上比较,也有从面上比较,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法能开扩学生视野,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