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羲在各个学术领域都有杰出成就,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块丰碑。然而对于他的哲学思想却历来颇多争论。黄宗羲哲学的基本倾向,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抑或是动摇于唯物、唯心之间,这是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正确地认识黄宗羲哲学的基本倾向,对于我们正确地分析研究他的哲学思想乃至政治思想和学术史观,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黄宗羲哲学的自然观“气一元论”思想入手,以宋明间理气、心气关系的哲学论争为背景,对他的哲学基本倾向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德”是一个贯通天人,涵盖哲学本体论、伦理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观念。黄宗羲是17世纪中国早期思想启蒙道路的探索者,他把“一本万殊”的哲学思维理路运用于其对“德”观念的探讨中,建立了包含哲学本体论之德、道德修养论之德到政治之德等不同层面的德论。其德论在继承传统中进行理论突破和思想启蒙,体现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25位中国大思想家之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成为儒学经典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根基,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方式,把本体论从此前的生成论重新回溯到形上层面,实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方式,为贯通天人之道提供理论根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生终极目标自此圆通。欲至人极,必遵循以“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修养功夫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是宋明理学重要旨归,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章主要研究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哲学思想内涵及其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范式:“诚”之修养。  相似文献   

4.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是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者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共有一百三十多条残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论理学、美学等众多领域。就哲学而言,也涉及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是古希腊哲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我们按照现代的观点,把辩证法理解为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学说,那么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真正开始于赫拉克利特。因此,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经历了明亡清继的巨变,在“海氛澌灭,规复无望”后,回归四明,潜心著述。他从切身的惨淡经历中,终于逐渐意识到明末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是酿成这场灾难的渊薮,无限膨胀的封建皇权是造成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开始以冲天的勇气和惊人的胆魄,倾积郁和怨怒于笔端,奋力剖析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君权;激烈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根本利益的封建法制。从而构成了黄宗羲的启蒙民主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本文试图就《明夷待访录》对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是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亲自参加抗清斗争,断然拒绝清廷征召,不断著书立说,探究明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观、史学观、诗学观、教育观等思想观念,可以说,遗民身份对黄宗羲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哲学思想集中国传统哲学之大成,以理气一元论、心性一元论、"心即理"说名扬天下。不仅对清初哲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新时代大学生亦有教育作用。因此,要准确理解黄宗羲哲学思想的内涵,把握其教育价值,探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使之真正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巴蜀地区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阶级关系及思想斗争的错综复杂性,巴蜀哲学形成了一个多元要素的复合体。在哲学思想形态上,体现为马列主义、现代新儒家思想、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三者并存,其中现代新儒家思想更为凸显。在哲学思想变化和创新方面,蕴涵着哲学思想的经学的研究出现了思想上的六变,并赋予了古代经学的近代政治思想色彩,而且西方哲学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革命等思想被有选择性的吸纳,还进行了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文化观等方面的创新。在哲学思想发展进程上,巴蜀哲学沿着先经学哲学、再政治哲学、后学理性哲学的逻辑路径向前推进。近现代众多的巴蜀哲学家或思想家在学术视野、新思想的接受、理论的创新、思想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各有不同的表现。此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哲学在近现代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事功派哲学家陈亮与辛弃疾私交甚厚,其哲学思想必然会对辛弃疾产生影响,而历来对辛弃疾的研究中,似乎很少关注其思想哲学的相关问题。本文旨在论证辛弃疾的哲学思想乃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派哲学一脉,并探讨事功派哲学对稼轩词艺术特质及词史地位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普宁在认识论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哲学;坚持辩证法具有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的功能;正确分析了哲学同政治、科学的关系。科普宁哲学思想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哲学的目的任务、实质,这对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黄宗羲逝世的二百九十周年时,浙江特为他举行首届学术讨论会,并着手编纂他的《文选》,这是很有必要的。我早就想写关于黄宗羲的论文,未暇动笔,现在承嘱先提出纲目作为题词: 黄宗羲在政治思想上,独敢公开反对中国古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和以前的虚无主义者是大不相同的。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前进的思想家,首先反对传统的“工商为末”而提出工商“皆本”,为同时其他思想家所不及。他最先编著中国学术思想史,如“宋元”和“明儒”两大《学案》,为后人所根据和继承。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公元1609—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号南雷,亦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他父亲黄尊素是明末御史,后被阉党所害。父亲生前与杨涟、左光斗等过从甚密,所以黄宗羲对当时政局的清浊和政治斗争,十分清楚。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于青年时期即参加过反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他举兵抗清,随孙嘉绩、熊汝霖诸军于江上,失败后入四明山,后随明鲁王于海上。他为了抗清,改名换姓,转徙各方,“屡濒于危”。直至南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从政治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观念来寻找周王朝“礼崩乐坏”即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根源,因而他提出通过“正名”,用德治、礼治和人治三位一体的治国方略来恢复周初井然有序的伦理政治秩序,实现国家统一。他主张按照古代圣明君王的治国之道来管理社会,用养民以惠的原则来协调民众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表达了以民为本的国家主义的政治观念。所以,王权至上的国家主义和民本思想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哲学的两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叶适-永嘉学派之集大成,其哲学思想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他认为构成自然界的主要物质形态是五行和八卦所标志的各种物质,而气同是造化之根本。他又指出,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是由于事物中有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济物这两”与“道这定”紧密联系。在认识论上,与程朱之即物穷理及陆九渊之反少心观点完全对立,肯定人类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亦区分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及认识真假的标准。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上,叶适哲学的事功价值观则愈加彰显。  相似文献   

16.
唐甄是我国明清之际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哲学上,他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强调“修身”与“治世”、“尽性”与“事功”的统一,试图建立一种事功型的心学模式。在政治上,他骂封建帝王为“贼”,主张改革时政,整顿官治,对礼法实行“弃旧图新”的改造。在道德上,他提出了“贾不辱身”的价值观和“人之生也无不同”的平等思想。唐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的藩篱,而与正在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相一致,因而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哲学家薛碹以“物镜之喻”阐述心与理的关系,对心和理作了区分,被黄宗羲评论为“犹二之也”。但他实际上最终却是要达到心理合一的境界,实现超越的本体境界。他指出了心理不能合一的原因是气禀、人欲使心昏而理不能明,并提出了依靠“敬”的道德修养方法来实现心理合一。他更多地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强调心理合一。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环境中,文明秩序的重建无疑是儒者致思的焦点。在黄宗羲那里,政治维度的思考构成了秩序重建的中心议题。黄宗羲的思考包含了三个层面:以道德事功为主轴的精神秩序的重建、以天下公义为旨归的法原重构、以混合政体为中心的政制更革。其思想体现了宋明儒学政治思维在数百年时势变迁中保有的相对连续性。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又使黄宗羲能够以更加透彻的批判眼光提出某些极具突破性的洞见。黄宗羲的思想史地位,正在于以一种批判吸收的双重视角将近世儒家政治思维予以充分展开,从而在儒家传统的同一性、延续性中展现出时代的鲜活感。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柏拉图不但对西方哲学影响巨大,而且其教育理念也于西方文明贡献卓著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与教育,柏拉图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是不能不管的。柏拉图的哲学本体论是“相”论,柏拉图的认识论就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之上,只有对“相”的认识才是直确的认识。固受制于其哲学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与理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