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古代社会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对于人及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把天地作为伦理道德的根本,把伦理道德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据。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包括亲族道德、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生活道德、人生不同成长阶段道德等内容较全面的道德规范体系。其伦理道德是以维护家支等群体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把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结合为一体,强调道德的特殊性。总体上,彝族古代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是以追求道德的人为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云南彝族酒歌是云南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文化生活中创造的独具风格的传统音乐文化形式之一。本文在梳理云南彝族酒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彝族酒歌具有的主要道德功能,包括道德教育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表达爱情的功能、改善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功能,最后揭示了作为彝族思想道德传承载体之一的云南彝族酒歌蕴含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准则。  相似文献   

3.
彝族传统禁忌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章以黔西北彝族地区曾普遍流传的传统禁忌文化为例,通过大量例证说明其对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揭示彝族传统禁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而提出在当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对彝族传统禁忌文化传承与发展必须持有一分为二的思想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彝族《劝善经》是彝族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译述了道家经典劝善书之一《太上感应篇》,并结合彝族的宗教礼俗、心理情态、社会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内容,劝说人们要行善戒恶。其中的劝善理论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家庭道德、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恳洪”是黔西北彝族丧葬祭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丰富,归纳为哭祭类、神话故事、朴素的唯物史观、伦理道德、缅怀和赞颂逝者、请神和退神等六类.根据黔西北彝族过去的社会现实和恳洪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具有调剂人际关系和抚慰悲痛心灵、道德教化、传授知识、励志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大量原始的彝族文献和鲜活的现实民俗为养料,以彝族和其他民族关系流变史为主线,通过条分缕析的历史勾勒和整体的理性关照,探寻彝族传统道德在原始社会时期、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南诏时期、元明清时期发展轨迹,挖掘彝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所需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古代歌舞艺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是彝族人民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彝族古代歌舞艺术认真挖掘、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彝族文化及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民间信仰土壤,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规范人类道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云南彝族神话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共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人伦道德教化作用十分明显。中国古代的小说家们在小说中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内核,以因果报应说为手段,确立了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西南彝族是与神灵共舞的一个民族,是多神崇拜且"万物有灵"的一个民族.彝族传统神灵文化是指彝族历代先民所崇拜的天上的、地上的、地下的、水域的神灵及祖先神灵,其包括天神、地神、人祖神等三大系统,这些完备的彝族神灵系统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特质.彝族传统神权等级观念是彝族上古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是彝族传统社会从部落酋长向部落联盟共和制阶级过渡的产物;彝族传统神位等级是古代彝族氏族部落和氏族部落联盟时代宗法制度的真实写照.彝族传统神权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反过来,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神权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阿都情歌对唱主要是以探情、初恋、相恋、相思、盼望、祈求、遂愿、分手、尾声等结构来倾诉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真实地反映阿都方言区彝族青年人的心理特征,美好的愿望,道德情操和坚贞的爱情追求。从中不仅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的彝族社会礼仪,还可以看到阿都方言区彝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是研究阿都方言区彝族婚俗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念、道德权威性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孟伟 《教学与研究》2002,12(11):22-27
当前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质是“道德信念的危机” ,是道德“权威性”的下降 ,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自律性或道德约束力的弱化。道德信念在于人们把道德修养作为自我完善化的精神追求并以此体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和终极性意义。道德信念有其客观根据并赋予道德以权威性 ,它以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为终极价值 ,从而强化人们的道德自律。社会秩序无非是人们行为的合乎规范性 ,而以道德为主的“自律性”社会规范的不断加强 ,则是现代社会自由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着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市场由此而完整和统一,全球化的经济意味着全球的人联合起来共同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这就需要从全球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伦理道德所调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这就要求经济和伦理道德的高度融合.于是在现代社会道德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彝族社会中曾广泛存在着一种奴隶主阶级抽取自己阿加子女作为陪嫁丫头的婚姻习俗,它与汉民族婚姻习俗中以人作为陪嫁品的婚姻陪房现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诸多的不同。本文拟就彝族婚俗中的这种陪房现象略作探讨并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依照人的境界程度及其意义不同,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的道德境界形成的社会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人们对生命价值、效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的领悟程度和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身与他人价值关系的不同态度,可以把人们的道德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彝族人民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情感,它是维系彝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彝族具有独特民族气质的主要精神来源。彝族伦理思想是指彝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文章对彝族民间文学、人生礼仪、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方面所反映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提炼和概述,从中大致可以管窥彝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概貌。彝族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伦理思想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其积极成分,无论是对彝族社会的发展还是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价值被边缘化。关于道德价值的深度思考离不开伦理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二是人怎么会有道德。第一个问题是道德的必要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的可能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考察,由此就变成了四个问题: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二是从个人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三是从社会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四是从个人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其中,问题四尤为重要。对问题一的探索包括德治论、整体福利说、社会契约论等;对问题二的探索包括义务论、目的论、宗教论等;对问题三的探索包括道德法制化、道德公正与德福统一、以道德的社会促道德的人、加强社会教化等;对问题四的探索包括道德成为人的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道德成为人实现自己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扩展善良人性、培育道德情感、来自经验层面的德福统一等。从现实生活中看,赏善罚恶和善恶报应、社会公正、德福统一、自我实现对促进公民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他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甘孜彝族也如此。在他们的丧葬习俗中蕴藏了丰富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反映了本民族迁徙繁衍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高峰彝族火把节面具制作并为其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鬼及送火把等仪式,表现出了当地彝族对星相变化的细心观察,天人合一的内心呼唤,娱人娱神的情感宣泄,古代征战的历史记忆,社会精英的地位彰显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吴趼人的写情小说对情与道德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情是道德的源泉,道德是情的升华.在其写情小说中构筑了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家庭道德园地,体现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同时编织了以婚姻契约为基础的两性道德梦想,主要通过婚姻的基础、男女的道德操守两方面表现出来.作品中也表现出传统伦理道德约束下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