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思维是指人们在人类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借助于“类”概念不断反思、设计、实现和评价自身“类”本质的程式和方法。其现实性必须从“类”存在的人、全球问题及全球化问题以及矛盾思维、辩证思维、实践思维的逻辑关系方面入手分析。  相似文献   

2.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用实际行动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文化大革命”不匆忙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文化大革命”否定评价再到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文化大革命”辩证评价四个阶段,这四个评价阶段都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要务本,即守住本分,不夸大或弱化本质属性。在“四新”背景烛照下,中国职教改革发展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依据是学生、学情和学理,基本抓手是“三教”改革,最终落点是课程、课堂和课业。高职院校无论是“双高计划”关键办学能力提升评价,还是“以质图强”高质量发展评价,最核心的观测点都可以归并到从“三教”改革到“三课”重构这条主线上来。  相似文献   

5.
在以“曲”为本的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及批评中,隐藏着可喜的潜流,即对戏曲“戏剧性”及“综合性”的关照.当“戏剧性”作为评价标准置换“音乐性”这一评价标准,并对戏曲艺术作出“整体性”审视时,戏曲评论亦由“曲论”嬗变为“剧评”.  相似文献   

6.
梁红京 《江苏教育》2007,(13):48-49
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个人在一年内的工作成绩。因为是自上而下制订的,评价指标要么不够完备。要么就是完全按照“德”、“勤”、“能”、绩”或“备、教、批、辅、考”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这些过于狭窄的指标显然未能涵盖教师评价的全部。在教师评价标准的制订上。我们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可以发现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评价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创办“阳光银行”激励评价系统,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虚拟的“阳光银行”里,以争取“七彩阳光币”为目标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在全校范围融合各学科、各部门,建立共同一致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形成合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自主、更全面、更阳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呈现各种状态“相”。考察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教学管理质量,即“过程评价”,此一“相”评价;通过对学生修完课程后的考试或毕业考核,测评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即“产品评价”,此二“相”评价;考察毕业生与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程度,评价人才的社会价值,即“商品评价”,此三“相”评价。分析、认识与评价教学质量三“相”状态,折射出不同的教学质量观。  相似文献   

9.
“彩色”评价指内容、形式、主体、方法等的多元化。在课堂实践中.运用此评价可不断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理解、宽容、善待每个学生。“绿色”心理意即健康发展的不曾遭“污染”的心理。“彩色”评价的运用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其可以关注、鼓励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形成互助、竞争的风气和大胆表达,友好建议,善于学习他人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11.
“解放区文学”与解放后“十七年文学”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型文学,可统称“中国工农兵文学”。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解放区文学”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借鉴其优长,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和介绍,消除部分读者对“解放区文学”的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周玉贤 《时代教育》2006,(12):80-80
如何让教学评价标准由“分数”向“素质”、由“量化”为主向“质性”为主的转变,真正让评价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动力,笔者结合以往评价方面的.种种弊端,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思考当代学术面临的种种困境时,很多人习惯从外部来谈论问题。一方面,人们把学术危机归咎于诸如“官本位”、“衙门化”、“量化评价体系”等制度性因素;另一方面,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又毫不遮掩内心假“权力”之手制止学术腐败的渴望,诸如“学术裁军”、制定“剽窃法”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一是“延缓评价”的误区。“延缓评价”的理论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中断学生的回答或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当即给以否定的现象提出的。“延缓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把话讲完再作评价,即使学生回答有错误,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是理解有误还是表述有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作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说,这样往往易使课堂教学失控。不敢评价,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正确的解答,甚至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不纠正,这也违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即使是否定性评价,只要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的原因,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杨丽 《文教资料》2006,(18):141-142
本文首先从孔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然后从这几方面分析了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最后对其音乐思想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于“蒲安臣条约”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本试图从华侨史的角度来审视其对清代侨务政策、华工入美、近代留学生及美国“排华”等重大事件的客观影响,重构其在这一视野下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功利性的倾向。这种变化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与“两课”课程结构和教材设计、教师及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法有密切关系。降低功利性倾向,增强“三进”工作的实效性,关键在于“两课”教育创新,主要是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8.
围绕“小资料”“课外读”构建境脉体系、基于“小资料”、“课外读”提供事实知识、借助“小资料”、“课外读”开发评价资源,助力学生构建次位概念,利于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构建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一缕春风,学生是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风平浪静”,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百舸争流忙”。为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身心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