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探讨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对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大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宣传、提高电子竞技运动水平、加快产业步伐、完善电子竞技运动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竞技的相关概念与类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电子竞技运动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我国第99个正式的运动项目,体育界对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的认识也刚刚开始。为此,本刊组织了三篇有关“电子竞技”的论文,力图从相关概念、类型分析及产业化经营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对电子竞技运动项目有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电子竞技运动概念以及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沂 《体育师友》2005,(5):56-57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运动为我国第99个正式体育竞技项目.目前,在我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业的高度发展,虽然电子竞技运动还处于民间自发状态,并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名目繁多的电子竞技大赛层出不穷,相关网站的逐步建立完善,电子竞技运动已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运动.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步伐创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电子竞技大赛规则、规程以及相关管理办法,以统一和规范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种迅猛发展中的体育化现象,我们体育理论作有必要对它加以密切关注,不断地探讨、研究有关它的内在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经济、化诸方面的影响,以使我国的电子竞技运动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任文  王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0):109-110,12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运作体系的发展现状及产业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致使我国在电子竞技运动规范管理和产业链的开发力度等方面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滞后的对策,使我国电子竞技运动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竞技运动及其产业蓬勃发展,电子竞技运动员人群逐渐壮大,但由于电子竞技运动损伤的发生,电子竞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寿命很短,有的更因伤病被迫选择退役。本文从电子竞技运动损伤的成因、电子竞技常见运动损伤以及电子竞技运动损伤的预防三个方面,浅谈电子竞技运动损伤,以期对未来针对电子竞技运动损伤及电子竞技运动损伤预防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为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以后,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为进一步适应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2006年9月27日颁布了《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等五大管理规定.为了进一步阐明电子竞技的概念和定义,通过对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对比分析,主要阐明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形式、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管理和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未来,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11月18日电子竞技正式成为体育运动项目开始,电子竞技一下子成了一个热门单词。来自国家的承认犹如一夜春风,吹出了无数的电子竞技赛事。放眼望去,诸如CEG、WCG、ESWC、CPL等国内、国际的大型赛事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常规体育项目。2004年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对战类联赛、中韩电子竞技对抗赛及CEG休闲类比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而作为同其他游戏有着本质区别的运动形式,电子竞技因其积极、健康的运动形式和内容,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承认和支持,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9,(3):49-5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交叉视角探讨新时代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电子竞技运动正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顺利进军亚运会及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面临电子竞技运动的负面社会舆论兴盛、自身弊端不断显现及法规制度存在缺失等挑战。对此,提出建立完善的电子竞技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正确的电子竞技舆论传播导向,建造系统的电子竞技文化创新工程等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参与者由此而产生的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收集,采用伦理学价值分析法对电子竞技运动中出现的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找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与现代电子竞技运动的契合点,对电子竞技伦理道德思想重新进行构建,为电子竞技运动的健康、和谐和规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电子竞技运动员操作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竞技实际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对鼠标键盘的高超操作能力和对游戏场景的快速反应能力实际上是其高水平操作思维能力的外化体现,因此研究此项目运动员的操作思维特征对揭示其竞技能力构成特点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研究,证明电子竞技选手与其他群体在操作思维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竞技选手竞技过程中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电子竞技体育运动的产业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论:电子竞技体育可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电子竞技体育运动尚处在发展阶段,政府的重视不够,竞赛市场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当务之急是引导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着重分析了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路径,探讨我国电子竞技产业从被组织向自组织方向演化的规律和进程。结果表明:保持开放性是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前提,远离平衡态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非线性相关是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涨落机制是电子竞技产业形成自组织的触发器。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电子竞技产业耗散结构特征提出重新树立电子竞技形象、提高社会认同,发展人才体系、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合理整合电子竞技产业资源,推进电子竞技产业集聚化发展,以及重视并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等自组织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成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竞技是电子和网络游戏的延伸产业,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电子竞技的兴起及其产业特 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影响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成长 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影响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以及其产业链中的各要素,并构建了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的系统发展模式。结果表明:电子竞技产业链由软件商、赞助商、专业组织和媒体4大块组成,电子竞技比赛和电子竞技运动员是形成产业链的两大核心要素。该研究旨在为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竞技的综合影响力和关注度逐年增高的背景下,频频发生的假赛事件也给电子竞技场域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而构建周全且高效的电竞假赛惩处机制即是整顿赛事环境、改善竞赛风气的当务之急。目前,电竞假赛的监管主体呈现出多元分立的局面:在实然主体方面,电竞俱乐部对应的是"初步"罚则,并以单方解除合同为主要措施;游戏厂商、联盟对应的是"核心"罚则,并以禁赛和禁止关联行为等为主要措施;在应然主体方面,电竞协会难以行使实质意义上的处罚权;而国家机关对应的则是"校正"罚则,即有必要通过行政处罚和刑罚来对现有机制加以补充或补强,从而借助惩处力度的强化来还电竞赛场一方净土。  相似文献   

17.
电子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资料法和网络资料收集,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从电子竞技产生的社会动因、人口特征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研究电子竞技体育,其目的在于探究发展电子竞技体育所需的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电子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使电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英国职业足球近10年发展述评——经济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认识现代竞技体育家族中的新成员———电子竞技运动,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在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起源、发展脉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电子竞技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脉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发展的天津体育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电子竞技运动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人群中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竞技运动不仅能有效地节制上网、缓解网络游戏成瘾行为,而且在实验的前后测试比较中,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轻度、中度、重度网络游戏成瘾者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症状的影响是有效的,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