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体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石,是一切的根本。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其体质的状况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对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体质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比《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对陕西省与山西省19~22岁大学生(汉族)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调研、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机能发育状况和身体素质发展等多项指标进行纵向动态比较分析,揭示了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并以结论为依据,提出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中的情况分析,并与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可比性指标相比较,其结果证实:部分普通高校与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别。《标准》作为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体现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尺度。无疑,它将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其调查目的在于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并发现问题,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有益于职能部门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件事关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大事。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很不乐观,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从体育生活方式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促进大学生体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改善大学生体质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维  刘刚  梁思佳  梁玉 《体育科技》2023,(5):144-146+149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小型轻便、便于随身携带的便携智能终端随处可见,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逐年下降,为研究便携智能终端及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了解大学生使用便携智能终端及APP的时长、频率、类别等情况,并结合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使用体育健身类APP呈正相关,与其他娱乐游戏类APP呈负相关。大学生使用体育健身类APP时间、频率越长,体质健康状况越好,使用其他娱乐游戏类APP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体质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6.
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其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大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安徽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 ,应用文献资料调研、体质测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我省 19~ 2 2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系统分析研究 ,揭示了其形态发育和生理机能发育水平以及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规律变化 ,为我省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付芳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25-527
通过对山西省省城和周边地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数据全面统计后,作者对山西省女大学生的城乡、专业、就学地域(省城和周边地区)、群体(非运动群体、准运动群体、运动群体)分类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上进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出现明显下降,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1年年8月29日,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王贤 《湖北体育科技》2023,(5):394-399+441
探讨区域内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经济规划政策和社会发展措施。本文以贵州省某高校黔籍大学生的体测成绩为样本并采用Arc GIS软件探讨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黔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聚集,并以贵阳市和安顺市为中心向其他市州依次递增发展。遵义市籍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表现属于全省最好的状况并且其单项测试表现也有突出的成绩,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贵阳市和安顺市等籍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表现依次渐弱。进一步分析黔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日照时数更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盛行、人均GDP较高以及体育类在当地财政支出中的占比等指标较高的区域,其籍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在三人制篮球运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下,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吸引着高校学生,激发高校学生积极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三人制篮球和五人制篮球的比较,结合三人制篮球在山西省高校开展的现实意义和高校开展三人制篮球赛的外因支撑,分析了三人制篮球运动在山西各高校大力推广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发展山西各高校三人制篮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山西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采用SCL90量表及相关问卷对山西省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5.0和Excel2003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研究生整体身心状况良好,但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睡眠和饮食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生中体育人口的健康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及其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网络依赖等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等理论,深层次地剖析现阶段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过早大强度专业化力量训练是否对足球运动员下肢形态存在影响,从而科学地进行足球训练。方法:对原陕西省足球队二级以上的运动员25名与体育院系足球学生25名以及普通高校学生25名的下肢形态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体育院系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下肢形态没有明显差异(P>0.05);原陕西省足球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明显差异(p<0.001),足球队运动员的腿部接近于“O”型以及脚尖略微内扣。结论:过早大强度专业化力量足球训练会对运动员下肢形态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苏省6所高校的124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把握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危险行为干预的切入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从群体保健层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随机抽样对具有代表性的8所湖北省高校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上存在差异。汉族大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上都要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后者的呼吸机能水平、心血管功能和机体耐力均明显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18.
朱建勇 《体育科技》2007,28(4):69-72
采用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统一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适应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总体适应水平略低于全国常模;体质优良组各方面的适应水平都高于体质较差组。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大学生4次体质调研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大学生1992,1998,2002,2006年4次较大规模体质调研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大生的体型为“匀称”型,身高水平为“中等”,发育评价为“一般”;身体形态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满分10分;维尔维克指数呈上升趋势;心肺功能呈下降趋势,2006年下降幅度较大;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呈波浪起伏状态,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2002年最好,1992年次之,1998,2006年较差。建议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把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王彤 《体育科学研究》2009,13(4):98-100
以山西省5所普通高校(忻州师范、晋中学院、太原师范、运城学院、山西师大)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设置现状、培养目标的分析、实践教学分析、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科研活动分析、师生对教学计划的认同度、师生对课程改革的态度等6个方面对5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规定存在差距,总学时偏少;课程设置重复现象严重,缺少创新型课程;学生科研能力较差,教学实习时间短;课时比例设置缺乏依据。建议:调整基础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突出教育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