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香港是一个历经风雨变迁之地。鸦片战争之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这对香港公民教育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回归之后,香港政府所辖的教统局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公民教育。同时,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香港的公民教育采纳了很多在国际上处于前沿的公民教育思想,在香港实践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教育在香港土地上的完结,一个具有鲜明国家、民族特征的教育在香港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自然,教育目标的确立就成为了新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香港《教育资讯》所刊载的资料,综合香港特首董建华和有关人士对教育目标的论述,从教育理论上对香港所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该文还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暨南大学外招学生教育的实践,论证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了“两地”在体现一个中国的国家理念,重塑了中华民族在香港教育中的形像和地位,阐述了确立后的香港教育目标必将引导香港教育跨入新世纪后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香港回归,以大陆与香港关系为主线,分析了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新机遇,从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展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以前香港的教育政策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占领香港后,开始创立和培育符合英国利益的香港教育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配合香港教育制度的发展。 从香港教育政策的制定来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香港政府是通过专案性质的政策策划香港教育的发展,随后发表白皮书,公布政府的教育政策。1981年夏,香港政府邀请了四位外地的教育专家组成顾问团,对香港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检讨,发表了《香港教育透视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香港文学依然没有新的气象,直到1927年,鲁迅去港演讲,才使香港文学界为之一震。随后即有《伴侣》等刊物及一批新文学家涌现。三十年代后期,特别是抗战开始后,香港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汇入了时代的大潮,一些内陆作家去港,更增添了香港文学的壮观景色。到五十年代,香港文学则逐渐与内陆文学断裂与隔绝,香港文学呈现出一种萎靡不振的文风。六十年代,香港与台湾同步崛起了现代派文学。七十年代,香港文学呈现了极端商化的都市特点。八十年代香港文学从主流上已走向生机勃勃,呈现出多元化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世贵 《四川教育》2013,(12):40-40
2013年3月22~27日,我校34名师生赴香港学习交流。短短一周时间,师生先后进入香港石湖墟公立学校、香港圣公会置富始南小学课堂,开展了深入的课题学习交流与体验,分别拜访了香港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陈载沣博士、香港活知识立群社总裁许国辉博士、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校董、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梁美智女士、曾荣获香港特首表彰的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校长徐俊祥博士、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校长杜庄莎妮女士等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校长,陈载沣博士还为我们做了“香港学校特色发展”讲座,杜庄莎妮女士作了“学校课程规划”介绍。  相似文献   

7.
杨裕海 《小学语文》2010,(11):62-64
有幸成为了“2009-2010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全国语文组的一名交流老师,能够与香港的学校、香港的教师、香港的课堂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协作学校和香港老师集体备课,成为我的重要工作。在和香港老师一起备课的过程中,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教学经验不断碰撞,实现了智慧的共享。  相似文献   

8.
广东江门五邑地区的华侨同香港与中国近代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以香港为从事民主革命的基地,追随孙中山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或以香港为连接祖国与世界的桥梁,促进了香港的繁荣;或以香港为国际科技和信息的交汇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五邑华侨正是利用香港作为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奋发图强、惊心动魄的史剧,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9.
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现在,香港的主权回归祖国的日子——19g7年为期不远了。如果过去我们关心香港问题可算是“洋为中用”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来探讨香港的发展问题,则是热爱祖国和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表现。自从1984年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公布后,香港市民对香港的未来发展问题特别关注起来。理论界还就香港政治制度及经济政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充分体现了香港市民建设新香港的自立精神和创造精神。同样,香港未来的建设问题也引起了内陆人民的关注。在这里,我就香港教育发展的趋势问题谈一点看法,望能得到香港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10.
从1933年香港举办第一次工业展览会,直到2009年香港举行第四十四届工业展览会,香港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已有76年了。香港的工业展览会最早是由百货公司和女青年会发起,由于展期短和规模小,影响有限。直到1938年,香港厂商借助内地国货运动的声势,参考了先前在香港和新加坡举行国货展览会的经验,成功地举办了首次较大规模的"香港中国货品展览会"。工业展览会不仅有助于宣传国货,同时更可提高国货的质量,甚至使业界团结,对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工业展览会的历史,展示了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与内地的香港文学研究 ,不自觉地形成了互相竞赛的局面。有了各种资料选、作品选和《香港文学史》一类著作 ,再加上以往在香港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香港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建立 ,已逐渐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中心,曾经历了一百多年缺水的历史。1963年,香港出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水荒。广东省立即给予积极援助,从根本上保证了香港长期稳定优质的食水供应。本文以香港水荒为切入点,研究香港水荒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及粤港合力解决香港水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早年在香港的经历,使孙中山受到基督教博爱与平等观念的熏陶,同时深受西方共和宪政思想的影响。香港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蒙地。孙中山在港期间,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并于1895年成立香港兴中会,香港成为了孙中山革命的前沿阵地。孙中山先后直接或间接地领导了10次武装反清革命,却是屡战屡败。革命准备时,孙中山曾在香港联络号召革命同志,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曾取道香港逃往海外,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数次在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途经香港,并且受到香港民众的热烈欢迎。香港在孙中山的政治生涯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国侵占香港是中华民族在十九世纪的耻辱,是中国社会走向沉沦的一个标志.英国强占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不具有法律效力,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为收复香港曾经进行过多次交涉,由于中国国力孱弱,英国政府蛮横地加以拒绝,未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在声明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基础上,确定对香港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1974年5月,毛泽东将解决香港问题的任务交代给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牢记毛泽东的重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亲自定下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调子,英明预见了香港在过渡期间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导了中英谈判的顺利进行,保证了香港的平稳过渡,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今年7月1日,我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而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这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我们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5.
香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5月,笔者有幸到香港职业训练局参加香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培训,期间学习了香港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参观了香港职业训练局、专业教育学院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和实验室。总的来说,香港的职业教育自成体系和特色,有许多地方值得内地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  相似文献   

17.
香港语文课堂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非常有幸在香港工作了一年,有机会和香港的老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感悟香港的语文课堂教学,感悟香港老师的教学智慧,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前矛盾的原因 香港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民族耻辱的象征。自从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攫取香港后,香港沦入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达一个半世纪。收回香港,洗却民族耻辱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此后中国经过4年多的时间制订了香港基本法。与此同时中英双方就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进行了反复磋商,达成一系列协议、谅解和共识,英方也多次承诺1997年前香港的  相似文献   

19.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激发了"香港意识"的诞生。香港作家在思想界的呼吁下开始回顾香港历史,反省自我身份特征并找寻定位。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怀旧潮中,他们重现了历史片段并进行了寻根尝试;以"妓女"形象为媒介,他们隐喻了香港的身份实质及变迁轨迹。对这些香港作家而言,他们要立足香港,写出表达港人声音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香港出席回归纪念日庆祝活动的公开讲话中,引用了一首近代诗人黄遵宪的名作,勉励香港同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建设香港,建设祖国。原话是这样讲的: 写香港的古诗不多,但是在飞机上看到香港美丽景色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