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从2014年开始,在教育部的引领下,我们策划开设了"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通识网络共享学分课,一共包括五门课:"艺术与审美""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伟大的《红楼梦》""敦煌的艺术""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其中,"艺术与审美"与"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两门课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系列课程由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领导同志提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具体组织,互联网企业"智慧树"全程服务支持,体现了政府引领、  相似文献   

2.
孔修文 《考试周刊》2014,(39):174-175
<正>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指出:"当艺术被看做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了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的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雷默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教育首先应发挥审美功能,至于其他非艺术的目的只是审美功能的附庸。由此可见,音乐的审美功能应放在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化背景,解读印学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审美思想为生命意蕴,以"含蓄表意""情景交融"的尚意精神为艺术灵魂,彰显出印学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论述了印学兼具金石文化与意蕴深邃的人文内涵。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发掘印学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思想根源、文化本源,同时,结合印学艺术的现代语境,探究印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如何实现印学艺术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黄志伟 《师道》2007,(12):37
"含而不露""听似无声却有声"的布白艺术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布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和再  相似文献   

5.
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条途径以其特殊的资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教育又是审美教育中的"先锋""和"主力",其基本功能体现在情感陶冶、智力开发、人格提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范海燕 《文教资料》2007,(12):124-126
舞蹈思维的特点反映出它直接作用心灵的本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现状着手,分析了影响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能力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如何提高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审美及审美的意义出发,先论述什么是"审美",进而论述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指出以钢琴学习为途径的音乐的审美功能。由此引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幼儿审美教育的核心任务,探讨艺术的性质及艺术鉴赏的作用。具体到钢琴教育在儿童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分三点展开论述:培养孩子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钢琴作品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音乐知识贯穿在孩子弹奏的钢琴作品中。最后,提出发挥钢琴教育在儿童审美教育重要功能的两条具体途径:培养兴趣和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功能,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围绕教师的"导""谋""拨"三字诀,通过具体的实例,论述了"导学""谋划""点拨"三种教学艺术,从而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和符号性改造或创造,这种反映和创造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其间必须经历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最终完成。艺术中介在艺术活动中生成并媒介着艺术主体与艺术客体,使二者相互过渡。艺术中介的审美功能具有二重性,表现为正负两种性质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基本功能不妨概括为审美功能(娱情),认识功能(益智);教育功能(激励作用).由于它的这些独特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中学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而其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则是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而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它以自身的独特特性服务于社会,通过音乐功效实现其对人类社会的教化作用和其他功能,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音乐艺术有提升人类社会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两大方面的功效,它在以审美功能为主导的网络系统中,相互渗透和融合,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层面和其社会功能作用层面,探讨音乐艺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7)
20世纪后半期,人类经历着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重大转型,由逻辑学模式向现象学模式发展。现象学强调对自觉经验和客体存在作直接的研究和描述,"走向事物本身""诉诸事物本身""回到直觉和回到遮蔽的洞察",就是回到艺术的本身形态或对本质的把握,展露一切包含或"被遮蔽"的艺术现象中的东西,回到艺术"话语"的"言语生命"的审美空间,通过艺术思想和艺术形式在它的形态中深度整合,在与现实社会因素的抗衡中  相似文献   

13.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元 《考试周刊》2007,(49):146-147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谢秀容 《新教师》2020,(1):70-71
"三韵"主要指音乐音响艺术所具有的"声韵、意韵、情韵"。而乐器乃乐声情意传播的有力媒介。演奏者借一乐器融合情志于琴声,传递特有情感,别具一番声情韵律。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乐器的美育功能,以丰富音乐"声韵""意韵""情韵"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一、丰富器乐听觉,凸显声韵之美(一)赏声韵之多元音乐审美的主要途径是听觉培养。  相似文献   

15.
音乐反映社会,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三种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论述了音乐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三种社会功能对社会及人们生活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艺术奇才徐渭有着明显的"内儒外道"人格特征,其精彩绝伦的绘画艺术亦彰显着道家的审美追求:其一,笔墨构建"形简象拙"的绘画风貌特征与道家审美理念相契合;其二,创作动因"娱情""率性"的绘画深层意蕴与道家审美取向相契合。徐渭绘画的美学意蕴对当下的绘画艺术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镭 《学子》2014,(1):36-36
【正】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美术课对学生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明显。美术课往往以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裴菊安 《高教研究》2006,22(3):24-26
音乐反映社会,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三种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论述了音乐的审美、认识和教育三种社会功能对社会及人们生活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部类,其本质是审美的。音乐审美价值与音乐审美属性密切相关。音乐审美属性与音乐审美作用下的功能系统相对应。音乐审美的功能是一个多义系统,它以音乐审美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趣"是中国绘画理论批评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中国画论视野中的画"趣"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概念,它在魏晋南北朝被引入画学批评中;唐宋时期,它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逐渐升格为一个绘画审美批评范畴;明清时期,论家对"趣"作为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生成等予以了进一步的深化论述,"尚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体现为一种时代艺术精神和一股艺术审美思潮相别于前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