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的诗作《使至塞上》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但对于诗中涉及的地名,各家说法不一.文章经过考证认为:“塞上”和“边”应指居延海附近;“大漠”指的是巴丹吉林沙漠;“长河”乃现在的黑河;“萧关”并非唐代的萧关县,而是代指边境;“燕然”也并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敌国境内.关于此诗的写作的时间也并非是各家所说的开元二十五年,而是开元二十六年春或此后的某一年春.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2012,(5):64-64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相似文献   

3.
《梨洲末命》:“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自撰这副联语,恐怕表达了老人暮年的自慰心情。虽然下“诏”的主子“非我族类”,但严、虞两位确是余姚世产,本乡本土,对乡贤的仰慕之情是真诚的。又命勿棺而葬,却不交代思想,只说皮囊是我的,形骸“自主”,至使后人揣测不已。或以为“身遭国变,期于速朽”,或以为意在移风易俗,去厚殓之弊,或以为斥佛,或以为持正,或以为并非出于道德和功利的考虑,而是一种哲学境界,“是他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宗经”篇中的“尔雅”一词指的是字书《尔雅》,无需分开解释成“尔雅:近正”;刘勰喜用事数展开论述,这种言说方式并非来自佛教典籍,而是源自先秦法家和兵家。  相似文献   

5.
当下,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还存在若干认识误区,需及时予以纠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非片面强调人人共享,而是更加注重以共建为前提的人人共享;并非片面追求人民物质上的富裕,而是更加注重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均衡提升;并非片面强调人民的自发力量,而是更加注重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并非片面强调人民当下的实惠所得,而是更加注重人民现实利益与根本性利益的统一;并非简单地遏制或抹杀资本贡献,而是更加注重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过度空转;并非否定人民的合理收入差距,而是更加注重防止贫富差距的任意拉大;并非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更加强调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骑兵骁勇善战,但斩杀项羽的五壮侯并非皆为秦人;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不是“天子驾六”车和始皇御车;运载始皇棺木的也不是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而是另一种较大的辒辌车。  相似文献   

7.
【原文】昌①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②。昌尝燕③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④;昌还走。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长征并非是“仓促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4年5、6月临时中央就作出了转移的决定,一直到10月份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才被迫进行了长征。长征的决定并非是仓促作出的,也并非是“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和“无计划”的盲目行动,而是在长征前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计划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中央红军的长征是“仓促转移”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四时月令诏条》是一份在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抄写本诏书,颁布于西汉元始五年(公元五年)。本文分析了《四时月令诏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和思想,论述了《四时月令诏条》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最后讨论了《四时月令诏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用性。  相似文献   

10.
唐朝扶持建立的国家公元八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奴隶制政权——南诏。在南诏建国前,与它同时存在于云南洱海周围地区的还有邓赕诏、越析诏、蒙嶲诏、浪穹诏、施浪诏。它们与南诏合称“六诏”。“诏”即“王”之意。唐朝初年,吐蕃(藏族)的奴隶主势力向云南地区扩张,同唐王朝在这一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11.
6/76太宗《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云,“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裕、益州都督蜀王愔”。按《旧书》卷76,濮王泰,太宗第四子,贞观十年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庶人祐”,太宗第五子,贞观十年封齐王,授齐州都督。蜀王愔,太宗第六子,贞观十年封蜀王,转益州都督(《新书》卷80略同)。则《诏》中之“齐王裕”,当为“齐王祐”之误。  相似文献   

12.
李恒全同志认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受田宅的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复员人员,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据律文所示,政府授田或个人占田数量多少,只是根据户主的爵次和身份等级,与军功没有必然联系.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汉初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授爵途径开始呈现多样化特点,即由军功授爵逐渐向事功授爵、国家赐爵、以德赐爵、因亲封爵、继承等方面转化.<二年律令·户律>是国家授田和限田的一般标准,显然与高帝五年诏"法以功劳行田宅"的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语言趣例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请看下面的例子:▲“手足”———有时并非指“手”和“足”,而是指兄弟;“须眉”并非指“须发”和“眉毛”,而是“男子”的别称。▲“老了”———有时并非指一个人年龄大,而是说“去世了”。▲“看我不打你”———这里的“不打”并非指“不打”,而是说“要打”。▲“这张床够长的”“那人够坏的”———前一个“够”是动词,意思是“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思是“非常、十分”。▲“坐大牢”———并非指“坐”在大牢里,而是指被“关”在大牢里。“坐车去的”里的“坐”也并非一定指…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教材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讲到南诏时是这样表述的:“南诏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原为六个比较大的部落,分布在云南西北洱海一带,叫做六诏,其最南一部称南诏。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合并了其它五诏。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这种表达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南诏不能称为“祖先”;第二是南诏民族表达为彝族、白族不准确。 先谈第一个问题。南诏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专称,它不是族名,也不是部落名,不能称它为“祖先”。在中国古代史中,有国名和族名相同的情况,如唐代的回纥,既是族名,又是国名。说“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可以的,但这里的“回纥”应理解为回纥族,若理解为“回纥国”就不对了。 据有关记载,“诏”是王或首领的意思,南诏原名蒙舍诏,是隋唐时云南西部六个政权之一,因地处六诏南,又称南诏,后来统一六诏;南诏是国家政权的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对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的认识,多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根据,简单地定为“封建文化专制政策”。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汉武帝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政策?其社会功用如何?这是本文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一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三年不窥园”的西汉大儒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认为“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  相似文献   

16.
《诗经·小雅·都人士》的文本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都人士 ,而非两个或三个人物形象 ;全诗共五章而非四章 ,首章不是所谓的“逸诗” ,而是起扬全诗的关键篇章———点明都人士的去处 ;全诗表达了女子担心自己心爱之人(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后而不得见面的失魂伤怀之情 ,而非“刺诗”、“怀旧”、“娶亲”和“怀念”之说 ;诗中“都人士”的“都人”指“都城人”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人” ;诗中“君子女”的“女”并非指女子及其大家闺秀 ,而是指做官 ,“君子女”并非指男女 ,而是指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之意。  相似文献   

17.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23,(15):20-27
<正>五个新城是上海“十四五”重大发展目标,也是完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发力点。新城并非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期“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我们来到奉贤。两千多年前,这里因孔子弟子言偃青溪结坛讲学的传说而得名。“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良渚文明在此相传,“南方夫子”道启东南。  相似文献   

18.
和谐教育及其思想并非今日之时髦名词,而是古已有之,且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已形成了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当时的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文化传统又注意实用技巧;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符合礼仪规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七作为一个受到世界各民族普遍尊崇的神秘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上的母题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七还不能说是圣数。在《西游记》中,“七子”模式也并非主导模式,而且“七子”模式的组合也并非都是“一”与“六”的对立统一模式,还有“三”与“四”和“二”与“五”两对模式。  相似文献   

20.
洛克称自由就是“根据自己心灵的选择或指导来决定想或不想,运动或者不运动”的能力。洛克所指的“能力”并非单指人的“意志能力”,而是指思想的独立能力与行为的“做或不做”能力的双重结合;他所说的心灵选择也并非指人无意识的随心所欲的选择,而是强调在理性指导下“善的选择”。通过对洛克自由定义的阐析,可以发现洛克所倡导的自由并非是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而是充满辩证色彩的自由。他的自由思想体现了“意志自由”与“行为自由”的有机结合,是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