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报纸上信息量增加、新闻新短快广、舆论活跃、版面比较生动活泼和丰富多采,这些都说明了新闻改革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新闻改革如果可以区分宏观与微观的话,那来,可以说,过去的报纸微观方面注意多,从宏观方面思考少。直至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没有能摆脱封闭状态,这与新闻改革缺少宏观思考有一定关系。新闻改革的宏观思考要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把新闻改革放到经济改革、社会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来考虑,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在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新闻改革也相应地提上议事日程,成为新老报人思考、议论的主题。从中央报纸到地方报纸,争相进行着种种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尽管进度不同,深浅不一,成效不等,都多多少少从自身的改革中获得了生机和活力,不断有所创新,报纸的面貌正在日益明显地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得人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前进,引向深入。经过前一段的实践,我们已有条件也有必要从总体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新闻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总体上来看,应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微观上求新,宏观上求准,理论上求真。按照这三个  相似文献   

3.
新闻改革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所谓宏观,就是从大的方面改革,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加强新闻理论的研究,探索新闻的基本规律,就报社的机构设置、通讯设备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所谓微观,就是研究新闻工作的采访、写作、编辑、版面安排以及印刷等工作的具体规律,从具体方法上去进行改革。理论的指导作用,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的。没有正确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使新闻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革。目前许多报纸出现了以综述某类问题、批评某种倾向、评论某些现实为主的,融叙述、议论、思考于一体,汇微观事实和宏观分析于一文的报道,显示着新闻的宏观思考在崛起。这种现象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新闻的宏观思考的思维特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同时又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新闻的宏观思考带有较强的思维性,又不失新闻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从哲学上来思考新闻改革,主要是对新闻改革本质的思考。在讨论新闻改革的本质时,首先需要弄清新闻改革与一般新闻实践的区别。我国的新闻改革无疑是新闻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新闻改革的具体步骤,都可以说是新闻实践,但又不能把所有的新闻实践都视为新闻改革。新闻改革就是对其中某些不适应、不完善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新闻改革既然是自我变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就决定了对无产阶级办报传  相似文献   

6.
李罡 《军事记者》2011,(7):12-13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让无数的媒体人感到无奈和头疼。从宏观上说,每一位媒体的老总都希望自己的报纸或刊物办出特色,能够吸引读者;从微观上说,每一个有新闻追求、  相似文献   

7.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破案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微观看,都是真实的,并无半点虚假可言。但报纸对该市大量未破案件却不置一辞。这就使至今还缺少安全感的居民对破案新闻产生了反感:“净挑好听的说”。也就是说,报纸的治安报道,在宏观上失实了。二、某市报纸几乎每季、每年对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8.
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地市报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新闻改革这个宏观话题,就各自报纸的微观特色交流了工作经验。代表们的发言,使我们看到了近几年来地市报纸取得的成绩,以及地市报新闻改革的良好趋势;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些问题。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受大会发言的启发,也产生了两点感受。一点是,地市报要寻找坚定的基点,自觉、全面、  相似文献   

9.
“滑坡”词汇,近来使用频率颇高。新闻业也不例外,报纸发行方面常常使用就是突出一例。其实,这种滑坡现象是种阵痛而不是长痛。因为,从宏观讲,这是社会改革进行调整时作用于社会各群体的一种“刺激”信号;从微观讲,它要求并推动社会各群体重新自觉地调整自己与社会各方面的一切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改革机制出现一种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商界、学术界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学界对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探索和挖掘也不在少数,既有基于发行、管理、技术、资本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文本、内容等微观层面着手的微观分析。本文试图以"新闻至上"的理念为线索,从新闻理念、思想、内容等微观层面入手,探讨注重新闻质量与分量是如何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以及如何做精新闻,从而达到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核实靠三道防线保障:记者的角色意识、媒体的微观管理制度、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这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因而,Web2.0与新闻不相容。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传统媒体要帮新媒体清理门户,开辟报网竞争的新战场,以专业运作打响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的一年,新华日报明确地提出,把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并为此发起开展短新闻竞赛,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着。新闻改革是一个大课题,它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微观上就是要研究探索新闻的写作、编排等业务上的规律,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华日报为什么要选择短新闻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呢?  相似文献   

13.
强化报纸新闻的时间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滨 《传媒观察》2007,(4):32-32,33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报纸新闻在传播空间特别是时间上遭受着越来越大的挤压。网络技术实现的新闻即时传播,使得报纸新闻面临着生存上的挑战。在世界范围,网络冲击造成的报纸发行量萎缩与广告下滑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实,迫使报纸从业人员不得不思考在网络传播冲击下报纸新闻产品的定位,寻找在快速更新的网络时代报纸新闻的特色及价值所在,思考在报纸传统出版周期的制约下,如何体现纸质新闻自己的时间定位。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从强化报纸新闻的时间厚度入手,探析报纸新闻在当前传媒竞争格局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新闻同质化竞争已是各大省会城市报纸平面媒体凸现的最大趋势。如何站在应有的高度去把握新闻,提升新闻品质,提高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晚报、都市报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如何抓好本土新闻,打造“本报制造”,保持新闻的原创性和事实的特有性方面进行浅析,以提高报纸权威性,推进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十三大精神,在新的一年里,我国的改革必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新闻工作本身也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步伐.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新闻工作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新闻改革,包括领导体制、新闻立法、新闻观念、新闻业务、经营管理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宏观的东西,也有微观的东西,这二者又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改革从简单地“反映生活”、“记录生活”走向“剖析”、“干预”生活,作为与广播、电视并存竞争的报纸,有自己的优势,一些着眼于重大社会主题、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触到社会深层次的新闻作品,便不断地在报纸的显赫位置“亮相”,并以挖掘新闻事实的深层价值、具有纵深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层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就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然它也是检验宣传报道的重要标准。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界的有识之士已注意到从微观的改革进而发展到宏观上的改革。在发挥新闻传播信息功能,增强新闻报道利用性方面,作了很多成功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条不长的实用价值较高的报道,能使一批农民甚至是一片地区走上富裕之路,或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扭亏为盈,起死回生,或使甲地积压的产品迅速转到乙地发挥作用,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日报质量评委会把报道实用性和服务效果作为衡量报纸质量的标准之一。要求报纸工作者尽最大努力向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社会学与新闻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都重视新闻内容、新闻采写和媒介的编辑的研究,都强调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各种媒介都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传统的新闻学,主要是研究报纸,以报纸新闻的采编与经营为研究对象。新闻传播社会学重在对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等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而新闻学通常只关注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技巧和职业特点。新闻传播社会学把新闻传播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放在变动、发展的过程中加以宏观上的透视,而新闻学则大多是“就事论事”,从微观方面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0.
新闻编辑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将新闻作品中的错误消灭在出版之前,提高报纸质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出现差错,是对读者不尊重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本文从宏观意识和微观意识两个方面谈到了新闻编辑纠错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了报纸中常见的一些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和改正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